[發明專利]一種近紅外偏振隱形防偽元件辨識系統無效
| 申請號: | 201410315076.3 | 申請日: | 2014-07-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075998A | 公開(公告)日: | 2014-10-01 |
| 發明(設計)人: | 趙永強;李杰;張清勇;劉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北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21/21 | 分類號: | G01N21/21 |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業大學專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王鮮凱 |
| 地址: | 710072 ***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紅外 偏振 隱形 防偽 元件 辨識 系統 | ||
1.一種近紅外偏振隱形防偽元件辨識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近紅外敏感相機圖像采集模塊、圖像處理模塊、偏振片轉輪及其控制模塊和紅外漫射光源模塊;所述近紅外漫射光源模塊包括鋁合金外殼(1)、近紅外光源(3)和漫射板(4);鋁合金外殼(1)的上端面設有矩形通孔,矩形通孔下方以斜面結構的四個漫射板(4)形成錐型腔體,近紅外光源置于漫射板(4)的上方,被測元件置于錐型腔體的下方;所述偏振片轉輪及其控制模塊包括步進電機(6)、偏振片轉盤(10)和置于偏振片;偏振片轉盤(10)上設有圓孔,偏振片由固定環(11)固定在圓孔中,步進電機(6)通過傳動齒輪(7)控制偏振片轉盤(10)的運動;偏振片轉輪及其控制模塊置于鋁合金外殼(1)的上方,偏振片位于鋁合金外殼(1)的上端面的矩形通孔部位,紅外敏感相機圖像采集模塊置于偏振片的上方,并與圖像處理模塊實現電信號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近紅外偏振隱形防偽元件辨識系統,其特征在于:調整步進電機(6)帶動傳動齒輪(7)轉動180度時,偏振片轉盤(10)帶動安裝在其中的偏振片旋轉45度。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近紅外偏振隱形防偽元件辨識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紅外光源采用近紅外LED(3)作為近紅外光源。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近紅外偏振隱形防偽元件辨識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紅外LED(3)為850nm近紅外LED。
5.一種采用權利要求1~4所述任一項系統辨識防偽元件中的Stokes參數和偏振參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如下:
步驟1、初始化:電路控制單元中的電機控制模塊對步進電機(6)進行初始化操作,由接近開關做零點校正;并設置步進電機(6)每次旋轉180度,對應偏振片轉輪(10)旋轉45度;步進電機每兩次旋轉之間停止1秒用于近紅外敏感相機(8)采集圖像,步進電機(6)旋轉4次共2周后停止;
步驟2、圖像采集:計算機端發出圖像采集信號并開始計時,t=0時,偏振片轉輪(10)旋轉至0度,計算機發送采集信號給近紅外敏感相機(8)圖像采集模塊進行圖像的單幀存儲采集,t=1s時刻,0度的圖像采集完畢;偏振片轉輪(10)在電機控制模塊的控制下分別旋轉180度,在時刻t=(T+1)s、t=(2*T+2)s和t=(3*T+3)s近紅外敏感相機(8)分別采集偏振片為45度、90度和135度時的圖像并發送至計算機端;
步驟3、采集完成:步進電機旋轉2周后,計算機采集到被檢測元件(5)在偏振片為0度、45度、90度、135度的圖像,由計算機發送反饋信號給電路控制單元,校正零點位置,以備下次檢測;
步驟4、計算得到紅外偏振隱形防偽元件中的Stokes參數和偏振參數偏振度DoLP,偏振方位角AoP:
其中:I表示光波的總強度,Q表示水平方向上線偏振光的強度,U表示45°方向上線偏振光的強度,I(0,0)表示偏振片為0度時光波強度,I(45,0)表示偏振片為45度時光波強度,I(90,0)表示偏振片為90度時光波強度,I(135,0)表示偏振片為135度時光波強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北工業大學,未經西北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315076.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