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靠模機構的使用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410313918.1 | 申請日: | 2014-07-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029086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9-10 |
| 發(fā)明(設計)人: | 蘇培欽;管越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培欽 |
| 主分類號: | B23Q35/42 | 分類號: | B23Q35/4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62200 福建省***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機構 使用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工件的切削加工領域,尤其是一種靠模機構。
背景技術
仿形加工是以預先制成的靠模為依據,加工時在一定壓力作用下,觸頭與靠模工作表面緊密接觸,并沿其表面移動,通過仿形機構,使刀具作同步仿形動作,從而在零件毛坯上加工出與靠模相同型面的零件。?仿形加工是對各種零件,特別是模具零件的型腔或型面進行切削加工的重要方法之一。常用的仿形加工有仿形車削、仿形銑削、仿形刨削和仿形磨削等。
但是仿形加工具有缺點。其對于工件的加工形狀往往取決于其仿形靠模的形狀。而對于彎曲度較大的工件,由于其吃刀量變化較大,形狀的曲率較大,僅僅依靠靠模的仿形形狀是難以達到需要的加工質量的。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仿形加工的方案,其能夠滿足大曲率、彎曲變化較大的工件的形狀加工需要,同時無需更換機床或者整個靠模組件。
根據本發(fā)明,一種靠模機構的使用方法,所述靠模機構包括:箱體、活動靠模板以及活動靠模板驅動裝置,所述箱體總體為長方體形狀,具有內部空腔以及縱向槽,活動靠模板以及活動靠模板驅動裝置設置在所述內部空腔中,所述縱向槽設置在所述箱體的上表面處,活動靠模板的上邊緣為終加工仿形輪廓,活動靠模板驅動裝置能夠驅動所述活動靠模板從而使其仿形輪廓通過所述縱向槽伸出于箱體的上表面;其中,所述縱向槽在所述上表面上沿著縱向槽的縱向方向具有縱向凸唇,縱向凸唇的上邊緣為初加工仿形輪廓;當活動靠模板驅動裝置驅動所述活動靠模板從而使其仿形輪廓通過所述縱向槽伸出于箱體的上表面時,所述終加工仿形輪廓伸出于所述上表面的距離超過縱向凸唇的初加工仿形輪廓伸出于所述上表面的距離;當活動靠模板驅動裝置驅動所述活動靠模板從而使其仿形輪廓回落到所述縱向槽中時,所述終加工仿形輪廓整體位于縱向凸唇的初加工仿形輪廓之下;
所述活動靠模板的兩側對稱地設置有左限位凸耳和右限位凸耳,左限位凸耳的左側面以及右限位凸耳的右側面分別與所述內部空腔的內側面能滑動地接觸配合,并且所述活動靠模板位于所述限位凸耳上方的左側面和右側面分別與所述縱向槽的左端面和右端面能滑動地接觸配合,由此,對活動靠模板的滑動導向;所述箱體在所述縱向槽的左右兩側分別為左限位壁和右限位壁,左限位壁和右限位壁能夠分別與左限位凸耳和右限位凸耳的上表面接觸配合,從而起到對活動靠模板的上行距離限位的作用;
所述活動靠模板驅動裝置包括驅動電機、螺桿以及與螺桿配合的螺母裝置,驅動電機能夠驅動螺母裝置,螺桿的下部與螺母裝置配合,上端與托盤固定連接,托盤與活動靠模板的下表面固定連接;
所述初加工仿形輪廓用于控制刀具,對工件進行初加工;所述終加工仿形輪廓用于控制刀具,對工件進行終加工;
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A?活動靠模板下降到低位,使得縱向凸唇的上邊緣的初加工仿形輪廓露出;
B?使得刀具沿著初加工仿形輪廓行走,對工件進行初加工:
C?初加工完成后,更換刀具,并使得活動靠模板上升,使得終加工仿形輪廓露出;
D?使得刀具沿著終加工仿形輪廓行走,對工件進行終加工。
通過上述方案,由于將兩道靠模-初加工和終加工靠模都集成在同一個靠模組件中,因此,在初加工和精加工的不同道次加工的過程中無需更換整個靠模組件或者更換機床,同時,對于兩道次的靠模形狀,由于在加工的過程中,對于工件,尤其是車削工件,其深溝狀的表面輪廓對于刀具的受力狀況較為惡劣;本發(fā)明通過使用兩道次的靠模,將兩種靠模組合在一個靠模組件上,通過自動化地控制該靠模組件,即可對這種深溝狀的結構進行分開加工,而對于其他結構進行一次加工完成;這樣,避免了刀具受力的惡劣情形,而且盡量地縮短了加工時間。通過更換刀具,可以滿足再次加工對于輪廓形狀以及表面精度的兩方面要求。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靠模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其對應于第一道次的初加工,此時活動靠模落下;
圖2是圖1的靠模機構在另外道次,即第二道次的終加工的結構示意圖,此時活動靠模升起;
圖3是初加工仿形輪廓和終加工仿形輪廓的曲線關系圖;在圖中,兩個仿形輪廓的縱向位置對應一致;
圖4表示初加工后,與初加工仿形輪廓相對應的加工工件的形狀示意圖;
以及
圖5表示終加工后,與終加工仿形輪廓相對應的加工工件的形狀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1-5,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培欽,未經蘇培欽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31391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