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指紋識別傳感器、集成組件及終端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313079.3 | 申請日: | 2014-07-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091154B | 公開(公告)日: | 2018-10-02 |
| 發明(設計)人: | 譚強;丁國棟;蔣亞兵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昌歐菲生物識別技術有限公司;南昌歐菲光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歐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蘇州歐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K9/00 | 分類號: | G06K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智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438 | 代理人: | 王衛忠;闞梓瑄 |
| 地址: | 330029 江西***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指紋識別 傳感器 集成 組件 終端設備 | ||
1.一種指紋識別傳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底;
壓印層,其形成在所述基底上,所述壓印層表面設置有多個凹槽;以及,
指紋識別傳感元件,其容置于所述多個凹槽中;
其中,所述指紋識別傳感元件包括:
至少一第一感應電極;
若干第一驅動電極,其并列設置且彼此間隔,并與所述至少一第一感應電極間隔地相對設置,以定義多個第一檢測間隙;
至少一第二感應電極,其與所述至少一第一感應電極大致垂直設置;以及,
若干第二驅動電極,其并列設置且彼此間隔,并與所述至少一第二感應電極間隔地相對設置,以定義多個第二檢測間隙;所述若干第二驅動電極與所述若干第一驅動電極沿彼此大致垂直的兩個方向設置;
其中,所述指紋識別傳感元件還包括:
至少一第三感應電極,其與所述至少一第一感應電極平行且并列設置,并位于所述至少一第一感應電極的、與所述若干第一驅動電極相反的一側;
若干第三驅動電極,其并列設置且彼此間隔,并與所述至少一第三感應電極間隔地相對設置,以定義多個第三檢測間隙;所述若干第三驅動電極位于所述至少一第三感應電極的、與所述至少一第一感應電極相反的一側;
至少一第四感應電極,其與所述至少一第二感應電極平行且并列設置,位于所述至少一第二感應電極的、與所述若干第二驅動電極相反的一側,并與所述至少一第三感應電極大致垂直設置;以及,
若干第四驅動電極,其并列設置且彼此間隔,并與所述至少一第四感應電極間隔地相對設置,以定義多個第四檢測間隙;所述若干第四驅動電極位于所述至少一第四感應電極的、與所述至少一第二感應電極相反的一側;
其中,所述多個凹槽通過壓印工藝形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指紋識別傳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第一感應電極與所述至少一第二感應電極兩兩相交電連接;和/或,所述若干第一驅動電極與所述若干第二驅動電極兩兩相交電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指紋識別傳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第一驅動電極及所述若干第二驅動電極均等間距設置,且其間距范圍在40μm-60μm范圍內;所述若干第一驅動電極的寬度及所述若干第二驅動電極的寬度彼此相等,且其寬度范圍在20μm-45μm內;所述多個第一檢測間隙的大小及所述多個第二間隙的大小彼此相等,且其間隙范圍在20μm-40μm內;所述至少一第一感應電極的寬度及所述至少一第二感應電極的寬度相等,且其寬度范圍在20μm-45μm內。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指紋識別傳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第一感應電極與所述至少一第二感應電極兩兩相交電連接;和/或,所述若干第一驅動電極與所述若干第二驅動電極兩兩相交電連接;和/或,所述至少一第三感應電極與所述至少一第四感應電極相交電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指紋識別傳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第一驅動電極及所述若干第三驅動電極等間距設置,且其間距范圍在40μm-60μm內;所述若干第一驅動電極的寬度及所述若干第三驅動電極的寬度彼此相等,且其寬度范圍在20μm-45μm內;所述多個第一檢測間隙的大小及所述多個第三檢測間隙的大小彼此相等,且其間距范圍在20μm-40μm范圍內;所述至少一第一感應電極的寬度及所述至少一第三感應電極的寬度相等,且其寬度范圍在20μm-45μm范圍內。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指紋識別傳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第二驅動電極及所述若干第四驅動電極等間距設置,且其間距范圍在40μm-60μm內;所述若干第二驅動電極的寬度及所述若干第四驅動電極的寬度彼此相等,且其寬度范圍在20μm-45μm內;所述多個第二檢測間隙的大小及所述多個第四檢測間隙的大小彼此相等,且其間隙范圍在20μm-40μm內;所述至少一第二感應電極的寬度及所述至少一第四感應電極的寬度相等,且其寬度范圍在20μm-45μm內。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指紋識別傳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紋識別傳感元件的材料包括金屬顆粒、石墨烯、碳納米管或導電高分子材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昌歐菲生物識別技術有限公司;南昌歐菲光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歐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蘇州歐菲光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南昌歐菲生物識別技術有限公司;南昌歐菲光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歐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蘇州歐菲光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313079.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基于支撐向量機的畫像風格分類方法
- 下一篇:應用于聊天機器人的情緒判斷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