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藍寶石屏幕蓋玻片及其制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311474.8 | 申請日: | 2014-07-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123524A | 公開(公告)日: | 2014-10-29 |
| 發明(設計)人: | 王曉靁;劉伯彥;劉崇志;鐘其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廈門潤晶光電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K7/10 | 分類號: | G06K7/10 |
| 代理公司: | 廈門市新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李寧 |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廈門市火炬***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藍寶石 屏幕 蓋玻片 及其 制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藍寶石屏幕蓋玻片及其制法,適用于3C通訊裝置、平板電腦及多平面雙窗掃描儀(POS)。
背景技術
目前所使用的保護膜材質可分為強化玻璃與樹脂薄膜兩類,其各有其優缺點。強化玻璃除硬度稍差外,其加工性與安全性亦不佳。而樹脂薄膜主要是因其表面硬度差,作為蓋玻片,容易被刮傷,可能導致部分功能受損,如觸控不靈敏,讀條形碼容易失敗。
目前3C通訊裝置所使用的保護玻璃,大部分是使用康寧的大猩猩系列,它具有低成本的優勢,但與藍寶石保護玻璃相比,藍寶石的莫氏硬度為9?(僅次于鉆?石),而大猩猩玻璃為6至6.5。在日常生活中,屏幕劃傷更多來自于沙塵,砂子顆粒莫氏硬度為7,所以玻璃屏幕肯定不如藍寶石屏幕耐劃傷。更由于藍寶石的介電常數高于玻璃,所以使用藍寶石當作蓋玻片,其觸控靈敏度會比使用玻璃高。但直接針對藍寶石單晶體加工,使用藍寶石薄片(0.2-0.5mm)當作屏幕蓋玻片,因其表面硬度高、強度高的特性,直接加工切割,易造成耗損的發生,讓下游之加工難度提高,也間接拉高后續生產成本。也因為藍寶石單晶生產成本高,導致藍寶石單芯片的成本遠高于強化玻璃。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藍寶石屏幕蓋玻片及其制法,以改善原本藍寶石的缺點,發揮其優勢,并減少生產成本。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的解決方案是:
一種藍寶石屏幕蓋玻片,由藍寶石超薄片和軟性材質復合而成,藍寶石超薄片貼合于軟性材質上。
所述藍寶石超薄片厚度為50-200?微米,軟性材質厚度為0.1-0.3毫米。
所述軟性材質為樹脂薄膜、聚碳酸酯或丙烯。
一種藍寶石屏幕蓋玻片的制法,其步驟如下:
第一步,先把已完成定位并進行智能剝離制程(smart-cut)的藍寶石單晶塊單面拋光,拋光的要求是表面粗糙度Ra<0.2nm平整度小于5μm;
第二步,采用智能剝離技術smart-cut,將藍寶石裂解成超薄片;
第三步,對藍寶石超薄片及完成剝離的藍寶石單經塊進行單面拋光,拋光的要求是表面粗糙度Ra<0.2nm,平整度小于5μm;
第四步,對藍寶石超薄片進行清洗以去除拋光后表面所遺留之拋光研磨液;
第五步,使用導電膠,將藍寶石超薄片與軟性材質貼合,得到藍寶石屏幕蓋玻片。
所述第一步,藍寶石裂解的超薄片厚度為50-200?微米。
所述第四步,軟性材質厚度為0.1-0.3毫米。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發明使用既存技術將藍寶石裂解成超薄片,并利用貼合技術,將此藍寶石超薄片貼合于軟性材質上,改善原本藍寶石的缺點,發揮其優勢。當藍寶石做成非常薄的薄片時,其韌性就會顯現出來,加上底部貼合一層軟性材質,如樹脂薄膜,更可以提高藍寶石受沖撞時的韌性。故,本發明可以保留藍寶石耐刮及高觸控靈敏度的特性,將藍寶石特點顯現,并因為只使用藍寶石超薄片,其屏幕保護板生產成本因此大幅降低,也因采取智能剝離技術,藍寶時超薄片加工困難度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發明揭示的一種藍寶石屏幕蓋玻片,由藍寶石超薄片1和軟性材質2復合而成。藍寶石超薄片厚度為50-200?微米。軟性材質為樹脂薄膜、聚碳酸酯或丙烯,軟性材質厚度為0.1-0.3毫米。藍寶石超薄片1貼合于軟性材質2上。
具體加工時,先把已完成定位并進行智能剝離制程(既存技術)的藍寶石單晶塊單面拋光,拋光的要求是表面粗糙度Ra<0.2nm,平整度小于5μm;采用智能剝離技術smart-cut,選用適當的離子(如H氫)進行高劑量離子植入已完成定位切割之藍寶石單晶體,用植入能量控制預計切下的厚度,經熱處理后切片分離,將藍寶石裂解成超薄片,超薄片厚度為50-200?微米;對再藍寶石超薄片1及完成剝離的藍寶石單經塊進行單面拋光,拋光的要求是表面粗糙度Ra<0.2nm,平整度小于5μm;然后,對藍寶石超薄片1進行清洗,以去除拋光后表面所遺留之拋光研磨液;最后,使用導電膠(既存商品),將藍寶石超薄片1與軟性材質2貼合,軟性材質厚度為0.1-0.3毫米,得到藍寶石屏幕蓋玻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廈門潤晶光電有限公司,未經廈門潤晶光電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311474.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