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蓄能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410308811.8 | 申請日: | 2014-06-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034193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9-10 |
| 發明(設計)人: | 李淵;李增清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淵 |
| 主分類號: | F28D20/02 | 分類號: | F28D20/02;F24H7/02;F24H4/02;F24H9/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杭州市***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蓄能 裝置 | ||
1.一種蓄能裝置,包括容器(1)、換熱器盤管(2)、蓄能袋(3)、導熱體(4)、導熱液(5)以及保溫殼體(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器(1)內設置有所述的換熱器盤管(2)、若干蓄能袋(3)、導熱體(4)以及介于所述的換熱器盤管(2)、若干蓄能袋(3)和導熱體(4)之間的導熱液(5),所述的蓄能袋(3)內灌注有相變蓄能材料(7),所述的容器(1)設置在所述的保溫殼體(6)內,所述的保溫殼體(6)上設置有進水口(60)和出水口(61),所述的進水口(60)和出水口(61)分別和所述的換熱器盤管(2)兩端口連貫。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蓄能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器(1)為截面呈圓形的槽體,所述的換熱器盤管(2)外圍貼近所述的容器(1)的內壁,所述的導熱體(4)為圓形鋁制薄片,所述的蓄能袋(3)水平放置時整體呈扁平狀,所述的蓄能袋(3)放置在所述的換熱器盤管(2)的內腔內,所述的蓄能袋(3)從所述的容器(1)的底部依次往上疊放,且每相鄰的蓄能袋(3)之間設置有所述的導熱體(4)。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蓄能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導熱液(5)為水或導熱油,所述的蓄能袋(3)和所述的導熱體(4)為一體結構,所述的導熱體(4)材質為金屬鋁且復合在所述的蓄能袋(3)的表面。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種蓄能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器(1)的外表面纏繞有電熱元件(8),所述的電熱元件(8)處在所述的容器(1)和保溫殼體(6)之間,所述的保溫殼體(6)的表面設置有電氣控制系統(9),所述的電熱元件(8)和所述的電氣控制系統(9)相連。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種蓄能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器(1)的外表面纏繞有冷凝器(10),所述的冷凝器(10)設置在所述的容器(1)和保溫殼體(6)之間,所述的保溫殼體(6)上設置有冷凝管出口(62)和冷凝管進口(63),所述的冷凝管出口(62)和冷凝管進口(63)分別和所述的冷凝器(10)兩端口連貫。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種蓄能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器(1)的外表面纏繞有冷凝器(10),所述的冷凝器(10)設置在所述的容器(1)和保溫殼體(6)之間,所述的保溫殼體(6)的頂部或底部設置有主機集成(11),所述的保溫殼體(6)上設置有冷凝管出口(62)和冷凝管進口(63),所述的冷凝管出口(62)和冷凝管進口(63)的一端分別和所述的冷凝器(10)兩端口連貫,另一端則和所述的主機集成(11)相連,所述的保溫殼體(6)的外表面上還設置有電氣控制系統(9)。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蓄能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機集成(11)包括一個外殼體(111)、壓縮機(112)、蒸發器(113)、膨脹閥(114)、風機(115)以及管道配件(116),所述的外殼體(111)上設置有進風口(1110)和出風口(1111),所述的風機(115)一端連接所述的出風口(1111),當所述的風機(115)處在工作時,從所述的進風口(1110)吸入空氣并流經所述的蒸發器(113)的表面,再從所述的出風口(1111)流出,所述的壓縮機(112)、蒸發器(113)、膨脹閥(114)、冷凝器(10)以及管道配件(116)組成一個制冷制熱循環系統,且通過所述的電氣控制系統(9)控制系統的運行。
8.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種蓄能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器(1)的外表面纏繞有電熱元件(8)和冷凝器(10),所述的電熱元件(8)和冷凝器(10)設置在所述的容器(1)和保溫殼體(6)之間,所述的保溫殼體(6)的頂部或底部設置有主機集成(11),所述的保溫殼體(6)上設置有冷凝管出口(62)和冷凝管進口(63),所述的冷凝管出口(62)和冷凝管進口(63)的一端分別和所述的冷凝器(10)兩端口連貫,另一端則和所述的主機集成(11)相連,所述的保溫殼體(6)的外表面上還設置有電氣控制系統(9)。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淵,未經李淵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308811.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FPC用電磁波屏蔽材料
- 下一篇:鏈夾軌跡方向可控的同步雙向拉伸機軌道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