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浮筒式自控拍門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308064.8 | 申請日: | 2014-06-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121392A | 公開(公告)日: | 2014-10-29 |
| 發明(設計)人: | 周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圣禹排水系統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K15/03 | 分類號: | F16K15/03;F16K15/18;F16K31/20;F16K31/44 |
| 代理公司: | 武漢開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俞鴻 |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浮筒 自控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給排水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浮筒式自控拍門。
背景技術
現有的拍門不能夠智能自動控制,靈活性小,由于門板自身重量過重及閉門后的密封性能差,對通過的水流造成很大的能量損失和閉門時門板與門體之間產生強烈的撞擊及閉門后水體的泄露等,且現有拍門安裝后的開啟力、閉門后門板與門體密封面之間的平面度等都很難保證,因此過流水損大是現有拍門的主要缺陷。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浮筒式自控拍門。適用于下水道、流出口、溢流口、蓄雨池等。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包括開有流道的門體,所述門體外壁上固定有圓柱形管體,所述管體的縱向中心截面為頂端短底端長的梯形結構,所述管體外端面形成傾斜的流道口;所述門體外側與支桿的一端鉸接,所述支桿的另一端與浮筒固定,所述支桿與門體鉸接的一端與連桿的一端固定,所述連桿的另一端與配重杠桿架一端鉸接,所述配重杠桿架與連桿鉸接的一端上固定有配重塊,所述配重杠桿架中段鉸接在管體頂部外壁上,所述配重杠桿架另一端與門板外側鉸接,在門板關閉時,所述門板內側與管體外端面密封接觸。
進一步優選的結構,所述配重杠桿架為兩根縱桿和兩根橫桿相互垂直連接構成的框架結構,所述配重塊設置在橫桿上,所述連桿的一端與支桿固定,所述連桿的另一端與橫桿的端部鉸接,所述縱桿的中段鉸接在管體頂部外壁上,所述縱桿的端部與門板外側鉸接。
進一步優選的結構,所述管體頂部外壁上設有固定板,所述配重杠桿架中段鉸接在固定板上。
進一步優選的結構,所述浮筒為圓柱形。
進一步優選的結構,所述門體外側壁上設有加強筋。
本發明浮筒式自控拍門上設計有不銹鋼浮筒和配重杠桿架,通過水位的高低來控制門板的開啟和關閉,為預防回水以及洪水提供了可靠的浮點控制,其中,配重杠桿架上設置的配重塊有效保證了門板的正常開啟,浮筒有效保證了門板的關閉,避免了泄露,減小了水損。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開啟狀態側視圖;
圖2是本發明開啟狀態主視圖;
圖3是本發明關閉狀態側視圖;
圖4是本發明關閉狀態主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便于清楚地了解本發明,但它們不對本發明構成限定。
如圖1—圖4所示,本發明包括開有流道的門體1,所述門體1外壁上固定有圓柱形管體2,所述管體2的縱向中心截面為頂端短底端長的梯形結構,所述管體2外端面形成傾斜的流道口;所述門體1外側通過轉軸11與支桿4的一端鉸接,所述支桿4的另一端與圓柱形浮筒5固定,所述支桿4與門體1鉸接的一端與連桿6的一端固定,所述連桿6的另一端與配重杠桿架7一端鉸接,所述配重杠桿架7與連桿6鉸接的一端上固定有配重塊8,所述配重杠桿架7中段鉸接在管體2頂部外壁上設置的固定板9上,所述配重杠桿架7另一端與門板3外側鉸接,在門板3關閉時,所述門板3內側與管體2外端面密封接觸,所述門體1外側壁上設有加強筋10。
上述方案中,如圖2、圖4所示,所述配重杠桿架7為兩根縱桿7.1和兩根橫桿7.2相互垂直連接構成的框架結構,所述配重塊8設置在橫桿7.2上,所述連桿6的一端與支桿5固定,所述連桿6的另一端與橫桿7.2的端部鉸接,所述縱桿7.1的中段鉸接在管體2頂部外壁上,所述縱桿7.1的端部與門板3外側鉸接。
本發明的工作原理:本發明整體可通過門體四周邊緣的固定孔12安裝于管道法蘭和墻壁上,正常狀態下,通過杠桿原理,在配重塊和浮筒重力的作用下,閥門處于全開的狀態,水通過的時候無流阻;通過浮筒的升降控制門板的開啟和關閉,當出口端水位上升到一定高度時,浮筒受到向上的浮力,在連桿作用下推動門板向下運動,進而關閉門板,防止倒流。
本說明書未作詳細描述的內容屬于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公知的現有技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圣禹排水系統有限公司,未經武漢圣禹排水系統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308064.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