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折疊舵面的展開與鎖定裝置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410307798.4 | 申請日: | 2014-06-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089547A | 公開(公告)日: | 2014-10-08 |
| 發(fā)明(設計)人: | 韓凌攀;張俊;何泓霏;馮謙;侯小平;劉海靜;楊士超;許昌;吳冰;高秀花;宋永剛;劉永超;宋金來;萬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航天時代電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42B10/14 | 分類號: | F42B10/14 |
| 代理公司: | 中國航天科技專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安麗 |
| 地址: | 100094 北京***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折疊 展開 鎖定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控制折疊舵面的展開與鎖定裝置,可應用于需進行舵面折疊的各種機載空對地面制導武器上。
背景技術
隨著航空技術及制導武器的不斷革新發(fā)展,要求機載制導武器盡量減小掛機時所占用的載機空間,特別是在軍用飛機隱身性能提高的要求下,普遍要求機載制導武器采用內(nèi)埋式的掛裝方式。另一方面制導武器為獲得更高的控制機動性能往往需要較大的氣動控制面,以獲得足夠的氣動控制力矩。而舵面的折疊技術就成為解決制導武器控制舵面與載機掛裝空間的矛盾的關鍵技術。
傳統(tǒng)的用于小型導彈及廂式發(fā)射制導武器舵面折疊方式舵采用扭簧結構,在折疊后需要依靠發(fā)射筒壁約束,發(fā)射后脫離約束自動展開,此種展開形式需要有筒壁,無法應用于無發(fā)射筒的機載制導武器上。在役使用的制導武器折疊方式多采用橫向折疊,在制導武器本身彈體直徑較小,且控制舵面展長較大的情況下,舵面橫向折疊后很難滿足小直徑型號彈體的載機外包絡空間要求。由于制導武器一般同時具有多個控制舵面,傳統(tǒng)使用的舵面折疊往往針對各個控制舵面設置獨立的折疊展開機構,這種模式需要較為復雜的舵面展開信號控制系統(tǒng),同時舵面展開運動的同步性上也較難得到保證。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在機載制導武器有限空間的條件下,通過簡單可靠的裝置來實現(xiàn)彈上折疊舵面的展開和鎖定的需求。
本發(fā)明的技術解決方案是:
一種折疊舵面的展開與鎖定裝置,包括火工作動筒、推板、舵軸、舵柄后座、舵柄、推力軸承、艙體,其中舵軸一端安裝于艙體上,另一端與舵柄固連,舵面安裝于舵軸上由推力軸承支撐,推力軸承設在舵面和舵軸之間,舵柄后座安裝于舵軸上,舵柄與舵柄后座相互卡合;
舵面一側設有銷孔,在舵面處于折疊狀態(tài)時,舵面通過安裝在舵軸上的剪切銷進行鎖定,為舵面的展開提供動力的火工作動筒與推板固連,推板與舵面相接觸,舵面展開時由火工作動筒提供動力,拉動推板推動舵面展開;
舵柄后座一端上設有減震墊,用于鎖定舵面的下鎖定銷和與下鎖定銷相連的下鎖定彈簧安裝于舵柄后座里,在舵面處于折疊狀態(tài)時,下鎖定銷與舵面一端接觸,此時下鎖定彈簧處于壓縮狀態(tài),在舵面展開后被鎖定時,舵面與減震墊接觸,下鎖定銷在下鎖定彈簧作用下彈入銷孔中將舵面鎖定。
舵面由折疊到展開旋轉角度為90度。
在下鎖定銷上部設有上鎖定銷及與上鎖定銷相連的上鎖定彈簧,上鎖定銷與下鎖定銷構成對舵面的雙重鎖定。
減震墊高出舵柄后座0.5-2毫米。
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的優(yōu)點在于:
(1)本發(fā)明采用由火工作動筒加推板的模式,推動舵面展開,結構簡單、成本低廉且易實現(xiàn);
(2)本發(fā)明在舵面末端鎖定時,采用了雙鎖定銷加減震墊的結構來鎖定舵面,增加了舵面鎖定的可靠性。
(3)本發(fā)明減震墊高于舵柄后座,其很好地消除由鎖定銷和銷孔之見的間隙,使鎖定狀態(tài)的機構更加可靠。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在折疊狀態(tài)時的結構圖;
圖2為本發(fā)明圖1中A-A剖視圖;
圖3為本發(fā)明圖1中B-B剖視圖;
圖4為本發(fā)本發(fā)明圖1中C-C剖視圖;
圖5為本發(fā)明在展開狀態(tài)時的結構圖;
圖6為本發(fā)明機構在展開狀態(tài)時的鎖定部分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所示,一種折疊舵面的展開與鎖定裝置,包括火工作動筒1、推板10、舵軸5、舵柄后座7、舵柄3、上鎖定銷12、下鎖定銷13、上鎖定彈簧14、下鎖定彈簧15、推力軸承9、艙體8,其中舵軸5一端安裝于艙體8上,另一端與舵柄3固連,舵面2安裝于舵軸5上由推力軸承9支撐,由轉軸螺釘6將其固定,轉軸螺釘6依次穿過舵軸5右側通孔、推力軸承9、舵面2、推力軸承9后由螺紋緊固在舵軸5左側螺紋孔中,設計好公差可確保其靈活轉動;推力軸承9設在舵面和舵軸之間,舵柄后座7由螺釘安裝于舵軸5上,舵柄3是為維護完好的氣動外形而設計的,舵柄3與舵柄后座7相互卡合。
舵面2一側設有銷孔,在舵面2處于折疊狀態(tài)時,舵面2通過安裝在舵軸5上的剪切銷4進行鎖定,剪切銷4穿過舵軸5上通孔后通過擰入舵面2中的螺紋孔中,如圖3所示;為舵面2的展開提供動力的火工作動筒1與推板10通過螺紋和螺母固連在一起,舵面2折疊時,推板10與舵面2相接觸;舵面2展開時由火工作動筒1提供動力,推板10跟隨火工作動筒1的活塞桿共同運動拉動推板10推動舵面2展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航天時代電子公司,未經(jīng)中國航天時代電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307798.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