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埋棲貝類中殼薄易碎稚貝的培育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410307634.1 | 申請日: | 2014-06-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067966A | 公開(公告)日: | 2014-10-01 |
| 發明(設計)人: | 于瑞海;李琪;王昌博;張明琦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海洋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K61/00 | 分類號: | A01K61/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66100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貝類 中殼薄 易碎 培育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埋棲貝類室內稚貝中間培育方法,特別是涉及一種埋棲貝類殼薄易碎稚貝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術
埋棲性貝類稚貝的中間培育技術是埋棲性貝類育苗成敗的關鍵和基礎,稚貝只有經中間培育出大規格的苗種,才能供養殖單位養殖和增殖使用。以往埋棲性貝類稚貝的中間培育都是池底鋪砂和泥進行培育,由于埋棲性貝類稚貝及中間培育易分泌粘液將糞便和殘餌死亡個體粘連在一起,造成池底污染致死稚貝,特別像櫛江珧、大竹蟶和縊蟶等稚貝殼薄易碎的埋棲性貝類,在移池時極易破損、殼碎,引起大量死亡,是埋棲性貝類稚貝培育的技術瓶頸;再加上稚貝中間培育過程中管理不便,稚貝中間培育成活率低,生長慢,單位水體出苗量低,效益差。迫切需要一種適合殼薄易碎稚貝的培育方法,可克服上述的缺陷,便于稚貝中間培育時,粘液、殘餌及糞便的去除,水質好,因此,稚貝成活率高,生長速度快,單位水體出苗量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埋棲貝類中殼薄易碎稚貝的中間培育方法,它能克服現有埋棲貝類稚貝中間培育中的缺陷。
一種埋棲貝類中殼薄易碎稚貝的培育方法,其特征是先由聚乙烯塑料做成長4.0m-9.0m、寬2.0m-4.0m、0.2m-0.3m的框架,具體根據育苗池大小形狀設計其規格大小,框架用孔徑為0.3mm-10mm的聚乙烯篩網將該框架的底部和四周圍成網箱,聚乙烯篩網的孔徑小于稚貝的大小,框架上部四角分別用30-32股聚乙烯繩可提起該網箱。然后將網箱放入育苗池的底部,根據不同埋棲貝類對底質要求的不同,鋪5-10mm的細砂或泥,細沙或泥的規格小于聚乙烯篩網的孔徑,將附著變態的稚貝放入網箱內,進行稚貝培育。移池時將聚乙烯繩提起埋棲型稚貝可隨網箱浮起,細砂或泥留在池底而被清除。所述埋棲貝類中殼薄易碎稚貝為櫛江珧、縊蟶、大竹蟶和長竹蟶的稚貝。
本發明克服了以往埋棲性貝類稚貝培育過程中,通過沖洗移池造成對稚貝大量的損傷和破損,特別殼薄易碎稚貝中間培育時,粘液、殘餌及糞便的去除方便,便于管理,因此稚貝成活率高,生長速度快,產量高。
附圖說明
附圖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埋棲貝類中殼薄易碎稚貝的培育方法,其特征是先由聚乙烯塑料做成長4.0m-9.0m、寬2.0m-4.0m、0.2m-0.3m的框架1,具體根據育苗池大小形狀設計其規格大小,框架1用孔徑為0.3mm-10mm的聚乙烯篩網2將該框架的底部和四周圍成網箱,聚乙烯篩網的孔徑小于稚貝的大小,框架上部四角分別用30-32股聚乙烯繩3可將該網箱提起。然后將網箱放入育苗池的底部,根據不同埋棲貝類對底質要求的不同,鋪5-10mm的細砂或泥,細沙或泥的規格小于聚乙烯篩網的孔徑,將附著變態的稚貝放入網箱內,進行稚貝培育。移池時將聚乙烯繩3提起埋棲型稚貝可隨網箱浮起細砂或泥留在池底而被清除。所述埋棲貝類中殼薄易碎稚貝為櫛江珧、縊蟶、大竹蟶和長竹蟶的稚貝。
本發明克服了以往埋棲性貝類稚貝培育過程中,通過沖洗移池造成對稚貝大量的損傷和破損,特別殼薄易碎稚貝中間培育時,粘液、殘餌及糞便的去除方便,便于管理,因此稚貝成活率高,生長速度快,產量高。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海洋大學,未經中國海洋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30763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