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具有監控功能的PCIE板卡及其監控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302597.5 | 申請日: | 2014-06-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302755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8-14 |
| 發明(設計)人: | 鄭臣明;柳勝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曙光信息產業(北京)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13/40 | 分類號: | G06F13/40;G06F11/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國文 |
| 地址: | 100193 北京市海淀***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具有 監控 功能 pcie 板卡 及其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PCIE板卡的設計及其監控方法,所述板卡通過連接器與主板相連,所述主板設有相互連接的平臺控制交換器和基板管理控制器;所述板卡包括設置在所述板卡上的多個PCIE槽或設備、兩組排針和IIC總線接口IO拓展芯片;其中一組所述排針通過與所述平臺控制交換器連接實現BIOS自動智能識別和自適應不同的PCIE板卡;另一組所述排針通過與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連接實現BMC自動智能識別不同的PCIE板卡。該方法通過對比分析兩方面的數據,包括PCIE設備數量的一致性和PCIE總線位寬的一致性,實現故障監控和報警功能。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簡單、實用,能夠實現對板卡更靈活的監控功能和更準確的故障定位能力。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PCIE板卡,更具體涉及一種具有監控功能的PCIE板卡及其監控方法。
背景技術:
PCI(PeripheralComponentInterconnect,外設部件互連)Express是由Intel倡導開發的處理器系統總線,是一種串行互連技術,目前已經被PCISIG(PCI專業組)接受并成為PCI、PCI-X(PCIextended,PCI擴展)的繼承者,目標是完全取代PCI和PCI-X。隨著PCIExpress(簡稱PCIE)規范的發布,越來越多的廠家開始推出基于PCIE規范的芯片和基于PCIE的交換器。PCIE的交換器在一個系統中可以連接很多設備,基于PCIE交換器的通信設備(如路由器、交換機、網關等)也成為一種選擇。
PCI Express Bus(PCIE)在目前IT技術的發展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現在絕大部分CPU已把PCIE bus集成在CPU內部,而且把所支持的最大PCIE Lane數作為一個很重要的技術指標。目前PCIE板卡的監控技術過于簡單,只是單純地依靠BIOS和OS自身監控的信息報警,缺少靈活性、直觀性、準確性,欠缺更準確的故障定位能力。本發明設計一套更加有效地監控和管理PCIE板卡的方法,來克服目前的缺陷或不足。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具有監控功能的PCIE板卡及其監控方法,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簡單、實用,能夠實現對板卡更靈活的監控功能和更準確的故障定位能力。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具有監控功能的PCIE板卡,所述板卡通過連接器將其的PCIE Lane與主板相連,所述主板設有相互連接的平臺控制交換器和基板管理控制器;所述板卡包括設置在板卡上的至少一個PCIE槽或PCIE設備、兩組排針和與所述PCIE槽或PCIE設備的連接的IIC總線接口IO拓展芯片;其中一組所述排針通過與所述平臺控制交換器連接實現BIOS自動智能識別和自適應不同的PCIE板卡;另一組所述排針通過與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連接實現BMC自動智能識別不同的PCIE板卡。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具有監控功能的PCIE板卡,所述另一組排針通過IIC總線接口IO拓展芯片和連接器與所述主板的基板管理控制器連接。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具有監控功能的PCIE板卡,與所述平臺控制交換器連接的排針組包括至少一個排針;所述排針包括通過上拉電阻與設置在所述板卡上的輔助電源連接的針腳、將PCIE板卡的帶寬信號連接到所述平臺控制交換器的GPIO針腳上的針腳和與設置在所述板卡上的地連接的針腳。
本發明提供的另一優選的一種具有監控功能的PCIE板卡,與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連接的排針組包括至少一個排針;所述排針包括通過上拉電阻與設置在所述板卡上的輔助電源連接的針腳、將PCIE板卡的ID信號連接到所述IIC總線接口IO拓展芯片的IO針腳上的針腳和與設置在所述板卡上的地連接的針腳。
本發明提供的再一優選的一種具有監控功能的PCIE板卡,將所述PCIE槽或者PCIE設備的present信號PCIE_SLOTx_PRSNT_N引入到所述IIC總線接口IO拓展芯片的IO針腳上,用于檢測每個所述槽或設備的在位狀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曙光信息產業(北京)有限公司,未經曙光信息產業(北京)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302597.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