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數據收發方法及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302535.4 | 申請日: | 2014-06-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363172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05 |
| 發明(設計)人: | 李功波;楊曉君;劉興奎 | 申請(專利權)人: | 曙光信息產業(北京)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12/741 | 分類號: | H04L12/741;H04L12/705 |
| 代理公司: | 北京新知遠方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97 | 代理人: | 艾鳳英 |
| 地址: | 100193 北京市海淀***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物理地址 以太網幀 數據收發 本節點 網絡包 廣播風暴 回復消息 目的節點 數據發送 數據接收 網絡性能 路由器 響應 多CPU 路由 封裝 替換 包頭 發送 攜帶 傳播 配置 網絡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數據收發方法及裝置,其中ARP請求響應方案包括:在包括多CPU的節點中,配置為路由器的BMC接收任一CPU的ARP請求;響應所述CPU的ARP請求,并在ARP回復消息中攜帶所述BMC的物理地址。數據發送方案包括:接收任一CPU的以太網幀,確定所述目的地的IP不是所屬本節點的IP時,將以太網幀封裝成Torus網絡包;發送至目的地的IP所屬的目的節點。數據接收方案包括:接收根據包頭中的ID號路由至的Torus網絡包,確定所述目的地的IP是所屬本節點的IP時,將以太網幀中的BMC物理地址替換成目的地的IP對應的CPU的物理地址,本發明提供實施例將ARP請求限制在節點內部,避免了ARP請求在Torus網絡中傳播造成的網絡性能下降,避免了廣播風暴的發生。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計算機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數據收發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節點間通過網絡進行通信時,為了避免廣播風暴,現有的處理方案是采用:恰當劃分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虛擬局域網)、縮小廣播域、隔離廣播風暴,還可在千兆以太網口上啟用廣播風暴控制,最大限度地避免網絡再次陷入癱瘓。
現有技術的不足在于:
現有的處理方案無法應用到Torus網絡中。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出了一種數據收發方法及裝置,用于避免Torus網絡中的節點間的通信時的通信廣播風暴。
本發明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協議)請求響應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在包括多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器)的節點中,配置為路由器的BMC(Baseboard Management Controller,基板管理控制器)接收任一CPU的ARP請求;
響應所述CPU的ARP請求,并在ARP回復消息中攜帶所述BMC的物理地址。
本發明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數據發送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在包括多CPU的節點中,接收任一CPU的以太網幀,所述以太網幀中包含目的地的IP(Internet Protocol,網絡之間互連的協議);
確定所述目的地的IP不是所屬所述節點的IP時,將所述以太網幀封裝成Torus網絡自定義包格式的Torus網絡包;
將封裝的Torus網絡包發送至目的地的IP所屬的目的節點,所述Torus網絡包中包含目的地的IP,且包頭中含有用于路由尋址的目的節點的ID號。
本發明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數據接收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在包括多CPU的節點中,接收根據包頭中的ID號路由至的Torus網絡包,所述Torus網絡包中包含目的地的IP;
確定所述目的地的IP是所屬所述節點的IP時,將以太網幀中的所述節點的BMC物理地址替換成目的地的IP對應的CPU的物理地址,所述以太網幀是從Torus網絡包拆解出的以太網幀。
本發明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ARP請求響應裝置,包括:
配置模塊,用于將BMC配置為路由器;
接收模塊,用于在包括多CPU的節點中,接收任一CPU的ARP請求,多CPU與BMC位于同一節點;
響應模塊,用于響應所述CPU的ARP請求,并在ARP回復消息中攜帶所述BMC的物理地址。
本發明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數據發送裝置,包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曙光信息產業(北京)有限公司,未經曙光信息產業(北京)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302535.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