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春鵑的育苗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300200.9 | 申請日: | 2014-06-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054429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9-24 |
| 發明(設計)人: | 劉冰;曹莎;周泓;夏宜平;柴明良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C1/02 | 分類號: | A01C1/02;A01C1/08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紅娟 |
| 地址: | 310027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育苗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植物生物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春鵑的育苗方法。
背景技術
杜鵑花為杜鵑花科(Ericaceae)杜鵑花屬(Rhododendron)植物,是我國十大名花之一。我國杜鵑花種類繁多,資源豐富,種間差異較大。全世界約有杜鵑花1000余種,我國占50%左右。杜鵑花為木本花卉,根據生長地區的不同,為常綠、半常綠和落葉植物。一般根據形態、花期、親本及來源,可將杜鵑花分為毛鵑、東鵑、夏鵑和西鵑四大類(黃茂如和強鴻良1984),習慣上,將毛鵑和東鵑合稱為春鵑。
春鵑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花大色艷,萌發力強,耐修剪。成片種植,其景色尤為壯觀。園林中應用廣泛,常做綠化用。配植于樹叢、林下、溪邊、草坪及建筑物旁都可形成極美的景色。同時可做盆栽和造型杜鵑。
杜鵑花的繁殖方式主要有扦插、嫁接繁殖。然而,種子得到的實生苗植株生長健壯,根系發達、生活力旺盛,對環境適應能力強,能夠保持親本優良性狀,尤其是在杜鵑的雜交育種研究中,通常采用種子進行繁殖。
現有的種子繁殖研究中,為保證杜鵑的繁殖,普遍關注杜鵑種子的萌發率、植株的成活率等,如,公開號為CN101999291B的中國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高山杜鵑泥炭蘚播種方法,利用泥炭蘚與地錢在生長期相互制約的特性,可以在高山杜鵑種子播種及生長過程中,有效控制地錢生長,為高山杜鵑種子生長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防止杜鵑苗因苔類植物的覆蓋死亡。公開號為CN 1166271的中國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馬纓杜鵑種子繁殖方法,通過改良培養基質為馬纓杜鵑種子的繁殖提供良好的環境條件,使馬纓杜鵑種子的繁殖率高達70%以上。公開號為CN 103299819A的中國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高山杜鵑的精準化育苗方法,由種子的胚根萌發培養、種子精細定植、定植后的環境控制三個步驟組成,通過控制每個步驟中的培養條件,種苗培育時間短僅為60~65d,種苗生長整齊、健壯,成苗率高達85~90%。但是在種子的繁殖過程中,每個種子僅能萌發長成一個植株,繁殖系數低,如能采取措施通過一個種子得到多個植株,那么將大大提高杜鵑的繁殖效率,降低成本,對于優良種質的保存也具有重要意義。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春鵑的育苗方法,能夠誘導種子萌發形成叢生苗。
一種春鵑的育苗方法,包括:
取春鵑的種子,浸種后消毒,消毒完成后將種子接種于培養基上進行培養;所述的培養基為含有1.0~2.0mg/L ZT和0.03~0.06mg/LNAA的1/4MS培養基。
本申請將春鵑種子置于培養基中培養,通過在培養基中添加ZT(玉米素)和NAA(萘乙酸),兩者在適宜的濃度下共同作用,能夠使春鵑種子萌發形成叢生苗。
優選的,所述的培養基中,所述NAA的濃度為0.05mg/L,所述ZT的濃度為1.0mg/L或2.0mg/L。在該濃度下,所有能夠萌發的春鵑種子均能夠形成叢生苗。ZT的濃度最好為1.0mg/L,該濃度下,種子的萌發率較高。
所述春鵑的品種為‘紫蝴蝶’,為保證發芽率,種子最好取自成熟未開裂的綠色蒴果。
催芽培養前,需先浸種,浸種可促使春鵑種子提早發芽,浸種時,將種子置于18~23℃的水中20~30小時,水的溫度較好的為20℃,浸種的時間較好的為24小時。
適宜的溫度和光照條件有利于春鵑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一般,所述培養的溫度為22~25℃,優選為24℃。所述培養的光照條件為:光照強度為2000~2500lx,光照時間為12~14h/d,優選的,光照強度為2500lx、光照時間為12h/d。
為保證植株營養的供應,在培養基上培養一段時間(60天左右),可更換一次培養基,培養基的配方不變。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
本發明在培養基中添加特定濃度和特定種類的激素,能夠促使春鵑種子萌發形成叢生苗,提高了繁殖系數,對優良種質的保存具有重要意義。
本發明的方法操作簡便,將種子直接置于培養基中培養即可,培養基配方簡單。
本發明在培養基中添加特定濃度和特定種類的激素,種子可在10天左右萌發,種子萌發率可高達48%左右。
附圖說明
圖1為對照組幼苗生長情況,其中,A為不添加激素,B為0.05mg/LNAA。
圖2為NAA與ZT協同作用下叢生苗誘導情況,其中,A為0.05mg/LNAA、1.0mg/L ZT,B為0.05mg/L NAA、2.0mg/L ZT。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大學,未經浙江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300200.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自動升降式挖坑機
- 下一篇:滾筒式殘膜回收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