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潛水耐壓殼及采用該潛水耐壓殼的潛水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295053.0 | 申請日: | 2014-06-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071298A | 公開(公告)日: | 2014-10-01 |
| 發明(設計)人: | 彭學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彭學龍 |
| 主分類號: | B63B3/13 | 分類號: | B63B3/13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紀恒程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44287 | 代理人: | 胡海國;宋朝政 |
| 地址: | 518054 廣東省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潛水 耐壓 采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潛水技術領域,尤其涉及潛水耐壓殼及采用該潛水耐壓殼的潛水器。
背景技術
潛艇外形通常都采用圓柱體,圓柱體外形有利于抗壓,內部有多個肋骨和隔倉,潛艇外殼附著在隔板上,起支撐外殼作用,外殼厚度在6-10mm左右,此結構設計能使潛艇周圍水壓形成相互作用成拱形支撐,保護內部空間的效果。但是由于潛艇耐壓殼厚度太大對焊接技術要求高,焊接的難度隨著耐壓殼的厚度增加而不斷加大。而通過提高焊接技術來提高現有結構的耐壓殼抗壓能力,已到了難以快速進步的階段。因此如何繼續提高下潛深度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潛水耐壓殼的抗變形能力。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的潛水耐壓殼,包括外殼、內殼以及多個套設件,所述外殼包括外容納腔,所述內殼包括內容納腔,所述內殼容置于所述外殼的外容納腔內,所述多個套設件套于內殼上而位于所述外殼及內殼之間,所述套設件內設有腔體,所述腔體用于充入高壓氣體以抵抗由外殼傳導的壓力。
優選地,所述套設件的橫截面為圓環形。
優選地,所述套設件首尾相連地套于所述內殼上。
優選地,多個套設件相貼合的套設于內殼上。
優選地,所述內殼設有活動門,所述活動門位于相鄰的兩個套設件之間。
優選地,所述套設件中用于充入高壓氣體的腔體與其相鄰的另一套設件的腔體連通。
優選地,所述套設件的相對兩側中的一側凸設有多個凸柱,所述多個凸柱沿著套設件的環向間隔分布,另一側設有分別與多個凸柱配合的多個翻邊孔;所述凸柱開設有連通所述套設件的腔體的通孔;所述套設件的多個凸柱分別插入相鄰的另一套設件的多個翻邊孔中以使這兩套設件的腔體連通并使這兩個套設件相固定。
優選地,所述套設件的底端還開設有通水管口;所述通水管口與通往所述外殼外側的管道相連接,所述通水管口用于在所述潛水耐壓殼需要上浮時將位于所述套設件底部的液態物質排出以增加浮力。
優選地,所述套設件包括與所述外殼和內殼接觸的硬質層和與所述硬質層相對的軟質層;所述硬質層用于承受氣壓造成的拉力,所述軟質層用于緩沖氣體沖擊力而避免產生硬質層破壞或疲勞及防腐蝕等作用。
此外,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還提供一種采用上述潛水耐壓殼的潛水器。
本發明所提供的潛水耐壓殼,通過在外殼和內殼之間設置多個相貼合的套設件,通過套設件起到支撐外殼的作用,同時再向套設件內充入高壓氣體,從而使得套設件具有較高的抗壓能力。進而使得潛水耐壓殼具有成本低、制作難度小和抗壓性能好的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潛水耐壓殼一實施例的局部剖視示意圖;
圖2為圖1中潛水耐壓殼的套設件的局部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中潛水耐壓殼的套設件在另一角度下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1中潛水耐壓殼的局部剖視結構示意圖。
本發明目的的實現、功能特點及優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我們知道同等量的鋼材,圓柱體比長方體更耐壓,而同等質量的空心鋼管比實心鋼管更抗壓力。同時我們知道同樣的鋼管厚度,直徑越大抗壓比越小,反之就越大。從而,可以看出物體的抗壓系數和與材質、厚度以及形狀相關。在形狀一定時,空心圓柱體的抗壓系數與材質、厚度和圓柱體的直徑有關。空心圓柱體的拱形的幅度或稱直徑越大,相應的耐壓壁需要越厚,否則當失去一定比例時,拱形的抗壓效用會無限減小,失去支撐作用。
比如說,潛艇的耐壓殼厚度與跨幅的比值失效于拱形原理,如果潛艇的耐壓殼沒有隔倉的支撐作用,就像一個1毫米厚的罐頭瓶一樣,抗壓作用就大大降低,耐壓殼甚至將失去耐高壓的意義,但受目前技術及制造成本的影響無法持續增加耐壓殼厚度來維持拱形原理的抗壓比值。實際上,潛艇的耐壓殼在壓力極限時是附著在兩端的隔板上,(由于肋骨的承載力有限失去作用力)像橋梁的結構力學原理,而非拱形原理,橋梁中間的受力將向兩端均勻的分散。當壓力繼續加大時,其中一端點發生變形使得受力不再均勻的分散,從而導致局部壓力過大而進一步擴大形變,直至耐壓殼失去張力和韌性,進而導致整個腔體收縮向中間靠籠變形和局部的坍塌以至發生折疊效應,在抗變破壞時折疊效應最具破壞力。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彭學龍,未經彭學龍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29505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金槍魚跟蹤浮標聲學防盜裝置
- 下一篇:自行車齒輪改變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