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藤茶的炮制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410293117.3 | 申請日: | 2014-06-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068172A | 公開(公告)日: | 2014-10-01 |
| 發明(設計)人: | 覃潔萍;蔡毅;洪江;覃潔梅;杜成智;王淼;奉艷花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西中醫藥大學 |
| 主分類號: | A23F3/34 | 分類號: | A23F3/3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30299 廣西壯***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炮制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藤茶加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藤茶的加工炮制方法。
背景技術
藤茶系葡萄科蛇葡萄屬植物顯齒蛇葡萄Ampelosis?grossedentata(Hand.-Mazz.)W.T.Wang的嫩莖葉經傳統加工炮制而成。該植物廣泛分布于廣西平南、貴縣、賀縣、梧州、昭平、龍勝、荔浦、恭城、興安、資源、平樂、永福、全州、大瑤山、大苗山及云南、廣東、湖南等地,自然資源豐富,易于種植。廣西壯瑤山區民間百姓常在每年春夏之交采集其嫩莖葉經傳統加工炮制、干燥后制成保健茶,用于治療感冒、發熱、中暑、頭暈、心煩等癥。研究表明,炮制后的藤茶中含有大量的活性類黃酮成分,其最高含量可高達40%以上,其主要成份為雙氫楊梅素,并含少量楊梅素。藥理實驗研究表明,藤茶中的活性黃酮類成分雙氫楊梅素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抗高血壓、解酒醒酒、保肝護肝及消炎鎮痛等多種生物活性;毒理學研究證明廣西藤茶黃酮類成分毒性很小。因此,藤茶具有重要開發應用價值。
藤茶民間多經炮制加工后使用。其炮制加工方法主要有燜煮及炒制等方法。這些加工方法工藝繁瑣,在加工過程中容易造成有效成分的流失。
藥材的炮制是我國的一項傳統的制藥技術,它是指傳統醫學根據藥材自身性質,采取的一系列傳統的藥材加工制作過程。炮制過程對于藥材的毒性降低、飲片的療效提升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傳統醫學強調治病救人“三分在醫,七分靠藥”,指的就是中藥材的制作過程對藥材的療效至關重要。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既能保持原有傳統炮制藤茶的風味特征,又易于規范操作,不易造成有效成分流失,且簡便易行的藤茶炮制加工方法。
本發明的藤茶加工炮制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1)將新鮮采集的藤茶鮮葉或嫩莖葉洗凈,控干水份;
(2)將洗凈的藤茶鮮葉或嫩莖葉置于微波下輻照處理;
(3)取出微波處理后的藤茶鮮葉或嫩莖葉,揉至有少許白色漿汁析出;
(4)將揉制好的藤茶鮮葉或嫩莖葉攤開,烘干,即得。
其中,步驟(2)所述的微波處理時間是2-5分鐘,最佳微波處理時間是3分鐘;所述的微波功率是800-1200W;最佳微波功率是900W。
步驟(4)所述的烘干溫度是60℃-80℃;最佳烘干溫度是60℃。
本發明方法的有益效果是:與傳統藤茶炮制方法相比,本發明方法簡單易行,操作簡便快速,有效成分含量更高;所制得的藤茶既保持了原有傳統炮制藤茶的外觀、口感及風味特征,并使制得的藤茶中有效成分雙氫楊梅素的含量提高了20%-70%。
具體實施實例
稱取新鮮采集的藤茶鮮嫩莖葉500克,洗凈控干水分后,置于微波900W下處理3分鐘,將經微波處理過的藤茶揉至有少許白色漿汁析出后,攤開均勻,置于60℃下,烘干,即得。結果制得的藤茶色黃綠、葉卷曲并背白霜,與傳統炒制方法制得的藤茶外觀、口感相似,經HPLC檢測其雙氫楊梅素含量為42.3%
稱取新鮮采集的藤茶鮮嫩莖葉各500克共4份,洗凈控干水分后,第一份曬干,第二份按傳統燜煮法進行炮制加工;第三份按傳統炒制方法進行炮制加工;第四份按本發明方法進行炮制加工。結果顯示,曬干法制得的藤茶為深棕色;傳統燜煮法制得的藤茶色暗棕、表面有白色顆粒狀小點,經HPLC檢測前者雙氫楊梅素含量為11.5%,后者雙氫楊梅素含量為25%;傳統炒制法制得的藤茶與本發明制得的藤茶外觀、口感相似,色黃綠、葉卷曲并背白霜。經HPLC檢測,炒制法制得的藤茶中雙氫楊梅素含量為36%,而本發明方法制得的藤茶中雙氫楊梅素含量為43%。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西中醫藥大學,未經廣西中醫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293117.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穩定的咖啡飲料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種紫筍紅茶的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