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聚乙烯醇縮丁醛生產廢水中的鹽酸回收處理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292389.1 | 申請日: | 2014-06-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058369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9-24 |
| 發明(設計)人: | 李晶晶;劉明;楊琴;羅芩;紀宏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宇豐化工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1B7/01 | 分類號: | C01B7/01 |
| 代理公司: | 成都立信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51100 | 代理人: | 濮家蔚 |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聚乙烯醇 丁醛 生產 廢水 中的 鹽酸 回收 處理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對聚乙烯醇縮丁醛生產廢水中的處理方法,特別是使廢水中的鹽酸被回收而實現循環利用的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聚乙烯醇縮丁醛(PVB)是一種安全環保材料,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和絕緣性、優異的成膜性、粘結性和彈性、高拉伸強度和抗沖擊性,并且耐紫外線、耐水、耐老化和耐低溫等綜合性能,在作為夾層安全玻璃中不可或缺的基材,在粘合劑、玻璃鋼制品、織物處理劑與陶瓷花紙和涂料等許多領域中的用途也越來越廣泛。同時,由于PVB與很多樹脂都具有良好的相容性,還可用作對樹脂材料的改性,例如可明顯改善酚醛環氧樹脂,硝化纖維天然樹脂等的性能。
已有報道的幾種PVB樹脂生產方法中,一步溶解法,是將PVA(聚乙烯醇)粉末懸浮在能溶解醛和最終產物的溶劑中,反應開始在非均相中進行,隨著反應的進行,生成的PVB溶解于溶劑中,反應最終在均相中完成。一步沉淀法,是將聚醋酸乙烯酯用鹽酸水解,至水解近結束時加入丁醛,在酸的催化下縮醛反應迅速進行,生成PVB從反應液中沉淀析出。由于其反應過程是邊水解邊進行縮醛化反應,得到的PVB產品較硬,產品的后處理和成分也比較復雜,且產生的廢水里含有醋酸。二步溶解法,是將PVA制成甲醇懸浮液,加入鹽酸和丁醛進行縮醛化反應,隨反應的進行,PVA逐漸溶解,形成均一溶液,然后加水使PVB析出。二步沉淀法,是用PVA的水溶液與醛反應,當縮醛化達到一定程度后,PVB沉淀析出時,反應由均相變為非均相。
目前工業上多采用兩步沉淀法合成PVB,其廢水中主要含有少量未反應的丁醛(~0.4%)及聚乙烯醇(~0.1%)、鹽酸(~1%)和PVB(~0.8%)。這種含酸廢水排放后,會影響水體的pH值,破壞其緩沖作用,消滅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妨礙水體的自凈功能,還可能要腐蝕橋梁、船舶、魚具等。此外,其若與其它堿性廢棄物同時進入同一水體中,其反應產生的某些鹽類又成為水體的新污染物,影響水體的原有滲透壓,對淡水生物、植物生長帶來不良影響,特別是在鹽堿化地區,地面/地下水中的鹽還將進一步危害土壤土質。
采用大孔陰離子交換樹脂處理PVB工業廢水,除可以中和部分廢水中的催化劑鹽酸,并可通過吸附交換除去水中的有機物降低PVB廢水的COD值,然后再以堿中和方式處理剩余的鹽酸,但這種處理方法費用高,而且處理后的鹽酸不能被循環使用,既造成了資源浪費,也引起了二次污染。
為了使PVB工業廢水中鹽酸得到循環利用,在廢水后處理方面,也有先用混凝法除去廢水的有機物,然后對廢水進行蒸餾,得到濃度較高的鹽酸溶液。但是這種處理方法的工藝較復雜,且濃縮鹽酸的能耗較高,成本大。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情況,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對聚乙烯醇縮丁醛生產廢水中的處理方法,特別是針對兩步沉淀法制備PVB中含鹽酸廢水的處理,能使廢水中的鹽酸得以回收并實現循環利用。
本發明聚乙烯醇縮丁醛生產廢水中的鹽酸回收處理方法,基本過程可按下述方式進行:
1':在含有鹽酸的聚乙烯醇縮丁醛生產廢水中加入有機胺至體系的pH值>6,使加入的有機胺與廢水中的鹽酸形成相應的有機胺鹽酸鹽。此步的溶解在室溫下即可順利完成;
2':用非極性有機溶劑萃取廢水中的所述有機胺鹽酸鹽后,除去有機溶劑,分離得到所說的有機胺鹽酸鹽;
3':將所得到的有機胺鹽酸鹽置于有機稀釋溶劑中加熱,使有機胺鹽酸鹽分解至無氯化氫溢出,分解過程中釋放出的氯化氫氣體用水吸收后得到鹽酸溶液,與氯化氫分離后的有機胺由有機稀釋劑溶液中分離回收。這里所說的分離,可以在目前多種常用的方式中選擇,例如可經蒸餾和/或分餾等常用的方式進行分離回收。
上述回收的鹽酸溶液和/或有機胺均可分別返回被循環利用。
為提高上述處理方法中第1'步加入的有機胺的堿性,優選使用叔胺類的有機胺化合物。實驗結果顯示,在此基礎上,為進一步有利于后續的萃取及特別是使氯化氫的解離,對所述有機叔胺化合物的進一步優選,可以為包括但不限于三正辛胺,三異辛胺,三正戊胺、三正癸胺、十二烷基二甲基叔胺、十四烷基二甲基叔胺、十六烷基二甲基叔胺、十八烷基二甲基叔胺等非環狀叔胺類化合物,特別是具有長鏈結構的非環狀叔胺類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種。
實驗顯示,上述第1'步加入有機胺后,優選將廢水的pH值調節至6.5~7.0,即表明廢水中的鹽酸已基本都轉化成了有機胺的鹽酸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宇豐化工材料有限公司,未經四川宇豐化工材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29238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