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空壓機自動排水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1410292322.8 | 申請日: | 2014-06-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019016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9-03 |
| 發明(設計)人: | 銀永忠 | 申請(專利權)人: | 吉首大學 |
| 主分類號: | F04B41/02 | 分類號: | F04B41/02;F04B39/00;F04B39/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16000 湖南省湘西***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空壓機 自動 排水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空氣壓縮機自動排水的裝置。
背景技術
空氣壓縮機是工業現代化的基礎產品,常說的電氣與自動化里就有全氣動的含義;而空氣壓縮機就是提供氣源動力的核心設備,它是將原動(通常是電動機)的機械能轉換成氣體壓力能的裝置,是壓縮空氣的氣壓發生裝置。
空氣壓縮機吸入普通空氣,經壓縮后成為高溫、高壓氣體,吸入的普通空氣中總含有一定的氣態水分,隨著高壓氣體的散熱降溫,其中的水汽會飽和冷凝析出,所以空氣壓縮機儲氣罐中總會有大量水分,大量存在的水分對空氣壓縮機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壽命,都會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因而,空壓機一般都設有排水閥,但現有的排水閥雖然可以排除空壓機內的水分,但需手動操作排水,總容易被人們遺忘,所以在儲氣罐中總容易滯留大量水,影響機器正常工作。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就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空壓機自動排水裝置,以緩解操作人員的工作強度和遺忘排水造成的思想壓力,該排水裝置中設有兩套結構配合完成自動排水,一套為浮子式浮力驅動排水,另一套為停機泄壓后的彈簧復位自動排水。
為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采取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空壓機自動排水裝置,其特征在于:空壓機自動排水裝置包括浮子軸、上蓋、限位頂桿、螺紋接口、浮子、螺塞、排水孔、螺紋座、彈簧軸、彈簧和下腔體,裝置為上下合蓋結構,蓋合面有密封圈通過螺釘壓緊實現上下固定與密封;螺紋接口連接儲氣罐底部彎頭絲口,實現密封通水;上蓋限制浮子軸最上行程,浮子軸上設有浮子,浮子軸與螺塞密封配合,浮子軸能上下靈活運動,螺塞上設有排水孔;限位頂桿限制彈簧軸最高位置,彈簧軸與另一個螺塞密封配合,彈簧軸受彈簧的彈力作用且能上下運動,螺塞上設有排水孔;下腔體底部的螺紋座和螺塞實現螺紋配合,通過壓緊密封圈實現密封。
本發明需要將浮子軸和彈簧軸分別與各自配對的螺塞進行研磨加工,保證配合精度與密封,并能使軸上下靈活運動。
由于排水裝置中有水,為防止生銹,可將一些零部件設置為不易生銹的材料,浮子最好能耐壓。
空壓機儲氣罐中的水進入排水裝置腔體,水位較低且浮子浮力不夠時,浮子軸會下落堵塞排水孔,實現密閉;當水位逐漸上升,足以浮起浮子時,浮子軸向上運動,打開排水孔,水通過排水孔排出,實現工作狀態自動排水。
工作狀態的氣壓作用使彈簧軸向下壓縮彈簧,排水孔關閉,實現工作狀況密封,當停機泄壓后,彈簧的彈力使彈簧軸上行到限位頂桿,排水孔被打開,水通過排水孔排出,實現停機泄壓狀態自動排水。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還在于:
結構設計巧妙簡單,合理利用腔體中水的浮力控制軸上下和停機泄壓后彈簧復位,控制排水孔的開放和閉合,實現自動排水;空氣壓縮機的潤滑油會隨空氣攜帶,少量進入儲氣罐,因而可以自動對軸與螺塞進行潤滑,實現靈活運動和延長軸與螺塞的使用壽命;本裝置簡單可靠,自動運行,降低操作人員勞動強度的同時免除不排水的后顧之憂。
附圖說明
圖1是空壓機自動排水裝置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圖2是安裝有自動排水裝置的空壓機結構示意圖。
圖中各標號表示:
1、儲氣罐;2、輪子;3、機體;4、大皮帶輪;5、三角帶;6、電動機;7、輸氣閥;8、自動排水裝置;21、浮子軸;22、上蓋;23、限位頂桿;24、合蓋密封圈;25、螺紋接口;26、浮子;27、螺塞;28、排水孔;29、螺紋座;30、彈簧軸;31、彈簧;32、下腔體;33、密封圈。
具體實施方式
現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一步具體說明。
如圖1和圖2所示空壓機自動排水裝置,包括浮子軸21、上蓋22、限位頂桿23、螺紋接口25、浮子26、螺塞27、排水孔28、螺紋座29、彈簧軸30、彈簧31和下腔體32,裝置為上下合蓋結構,蓋合面有密封圈24通過螺釘壓緊實現上下固定與密封;螺紋接口25連接儲氣罐1底部彎頭絲口,實現密封通水;上蓋22限制浮子軸21最上行程,浮子軸21上設有浮子26,浮子軸21與螺塞27密封配合,浮子軸21能上下靈活運動,螺塞27上設有排水孔28;限位頂桿23限制彈簧軸30最高位置,彈簧軸30與另一個螺塞密封配合,彈簧軸30受彈簧31的彈力作用且能上下運動,螺塞上設有排水孔;下腔體32底部的螺紋座29和螺塞27實現螺紋配合,通過壓緊密封圈33實現密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吉首大學,未經吉首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292322.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