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多瓶聯動Forrex液體滅火器無效
| 申請號: | 201410291672.2 | 申請日: | 2014-06-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027918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9-10 |
| 發明(設計)人: | 顧肖紅;肖運根;章隆泉;過俊宏;陳偉新 | 申請(專利權)人: | 無錫市崇安區科技創業服務中心 |
| 主分類號: | A62C13/68 | 分類號: | A62C13/68 |
| 代理公司: | 南京經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張惠忠 |
| 地址: | 214000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聯動 forrex 液體 滅火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多瓶聯動Forrex液體滅火器,它是應用于風電機組機艙內的滅火器,屬于滅火器領域。?
背景技術
風能是最清潔、無污染的可再生能源之一,風力發電是目前世界上可再生能源技術最成熟、最具規模的一種。風電機組是風力發電的主要設備,風電機組一般較高,關鍵部件通常在70米或90米以上的高空又是在野外,所以一旦發生火災,很難控制場面,且在風中,火勢很容易蔓延,做好風電機組的消防工作尤為主要。風電機組的機艙是一個重要的消防要地,火災一旦發生,就要即刻清除,避免蔓延,傳統的滅火器均為獨立的個體,每個滅火器相互獨立分開,一個執行動作通常只能打開一個滅火器工作,在人手受限的情況下,滅火效率較低,不利于快速底撲滅火勢。?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問題,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多瓶聯動Forrex液體滅火器,本滅火器打開一個開關,多個滅火器噴嘴同時噴射滅火劑,滅火效率高,且通過管道輸入Forrex液體滅火劑,實現不間斷供應,可長時間持續滅火。?
????多瓶聯動Forrex液體滅火器,包括若干個氣壓罐,所述每個氣壓罐旁邊分別設置一個對應的滅火劑罐,每個氣壓罐與對應的滅火劑罐用氣體軟管連通,每個滅火劑罐的頂端分別設有噴嘴,每個滅火劑罐的噴嘴之間用氣壓管連通,每個滅火劑罐均連通著滅火劑管道,其中一個滅火劑罐的頂端設有噴嘴開關,每個氣壓罐的頂端均通過總壓管連接著總氣壓罐。?
所述噴嘴開關設置在噴嘴的頂部,噴嘴之間的氣壓管從噴嘴的中部引出。?
所述噴嘴開關包括帽體和垂直固定在帽體下表面的桿體,噴嘴包括可伸縮的圓筒,圓筒的內壁對稱設有一組或兩組彈簧,帽體的四周與圓筒的開口四周密封固定,圓筒的下部設有翻轉板,桿體位于翻轉板上方。?
所述翻轉板通過兩個旋轉軸與圓筒固定連接,兩個旋轉軸位于同一條直線上,帽體下壓后,桿體下端抵觸翻轉板,翻轉板沿著旋轉軸旋轉,翻轉板傾斜或豎直在圓筒中。?
所述滅火劑罐內部設有透氣板,透氣板上均勻布置有通氣孔,滅火劑位于透氣板的上面,氣體軟管與滅火劑罐的連接出位于透氣板以下部位。?
所述每個氣壓罐的頂端均設置有檢測氣壓罐中氣壓的氣壓表。?
????本發明,氣壓罐通過總壓管連接著總氣壓罐,總氣壓罐確保氣壓罐保持穩定的氣壓,通過氣體軟管連通氣壓罐與滅火劑罐,讓滅火劑罐中維持滅火劑下面的氣壓,將滅火劑罐置于氣壓罐外面,能加氣壓罐內部的空間,有利于氣壓穩定。滅火劑罐底部的氣壓能將滅火劑穩定地維持在透氣板上面,啟動本發明時,向下按壓帽體,桿體將翻轉板下壓翻轉,在氣壓的推動作用下,透氣板上的滅火劑被沖壓出去,從噴嘴中噴出。?
本發明,使用Forrex液體,它比重稍大,液體質量大,受通風負面影響小,比較適合于風機電阻的消防使用,同時,Forrex液體有著很好的滲透浸漬效果,其水成膜技術能在燃燒表面形成薄膜,隔絕氧氣阻止復燃。?
本發明,氣壓罐可以根據風電機組的空間布置,分布在任意的消防區域,通過啟動一個噴嘴開關,實現聯動的多瓶滅火劑罐同時啟動噴射滅火劑,能較快速地撲滅火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噴嘴開關的放大圖,
附圖標記列表:1—氣壓罐,2—滅火劑罐,3—氣體軟管,4—噴嘴,4-1—圓筒,4-2—彈簧,4-3—翻轉板,5—氣壓管,6—噴嘴開關,6-1—帽體,6-2—桿體,7—總壓管,8—旋轉軸,9—氣壓表,10—透氣板,11—滅火劑管道。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明本發明。應理解下述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本發明而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的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無錫市崇安區科技創業服務中心,未經無錫市崇安區科技創業服務中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29167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