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粉防己的規范種植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410291268.5 | 申請日: | 2014-06-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081971A | 公開(公告)日: | 2014-10-08 |
| 發明(設計)人: | 熊尚肆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西省鑫隆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G1/00 | 分類號: | A01G1/00;A01B79/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聯瑞聯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朱廣存;陳曉宇 |
| 地址: | 336415***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防己 規范 種植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草藥栽培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粉防己的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粉防己,又名漢防己、白木香,為防己科,千金藤屬植物,多年生落葉纏繞藤本,莖纖細,有縱條紋。粉防已藥用部分為粉防己干燥塊莖,粉防己性寒,味苦,利水消腫,祛風止痛,用于水腫腳氣、小便不利、風濕痹痛、濕疹瘡毒、高血壓癥。
目前粉防己主要以野生采集為主,由于粉防已的藥用價值較高,需求量越來越大,過度采挖以及野生環境的破壞,野生資源儲量越來越少,只靠野生資源難以滿足市場需求。
為了滿足市場對粉防己的需求,行業中已開始人工種植粉防己,但由于目前還沒有關于粉防己規范化種植的成熟技術,人工種植僅采用傳統的種植方法,再加上粉防己的生長對環境、土壤、水份等條件的要求較高,目前人工種植粉防己的產量、質量都較低。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以上缺點,提供一種粉防己的規范種植方法,通過該方法種植的粉防己,具有產量高、品質好等優點。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粉防己的種植方法,所述種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選地
選擇排灌方便、光照充足、土層深厚、肥沃的砂質微酸性土地,土地周圍有大面積闊葉林,土壤的pH值為6.0-6.8的微酸性;當土壤粘性重時,加入適量谷殼、農家肥進行改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保濕性和透氣性;
S2:整地、施底肥
清除土壤中的雜質,將土地整平,再將土地深挖至少50cm;入冬后每畝土地施入3000-4000Kg腐熟有機肥、20-30Kg硫酸鉀復合肥和85-120Kg過磷酸鈣,并將肥料與土壤混勻;引入灌溉水源,低畦的地塊要在地塊四周開挖(58-65)cm×(45-55)cm的排水溝,以保證排灌方便;
S3:移栽
第二年早春,種苗移栽前翻一遍土,使土壤結構松散而細碎;將土地整成若干個寬1.2m、高25cm的高畦,在畦面上以株行距(28-32)cm×(35-45)cm挖穴移栽,并使種苗的行間錯開,移栽后澆定根水,并及時用甲草胺向土面噴霧封草,然后用稻草覆蓋畦面保濕;種苗移栽的天氣選為陰天或晴天,忌在雨天或大雨后土壤過濕時移栽;
S4:水肥管理
移栽的種苗恢復生長后,追施1-2次稀薄的有機肥;開花前,每畝施入稀人糞尿和過磷酸鈣的混合液800-1200Kg;第三年春季,行間開溝,每畝追施1400-1600Kg土雜肥,或者每畝追施20-30Kg過磷酸鈣和10-15Kg復合肥;生長期控制土壤含水量為55-65%;
S5:除草管理
整個生長期注意及時除雜除草,小面積雜草采用人工防除,大面積雜草采用人工防除和選擇性除草藥劑防除相結合;闊葉草采用人工防除,尖葉草采用選擇性除草劑防除,防止粉防己產生藥害;
S6:植株固定
藤蔓長到60-80cm時,在粉防已栽培地以(3-6)m×(2-5)m的株行距栽植1.3-1.5m高的水泥樁,樁頂用黃金繩拉成網狀平面作為粉防已的攀爬生長面,并用黃金繩垂吊到粉防已根部并固定,以使粉防已藤蔓能順利攀爬到生長面;
S7:病蟲害防治
粉防己在整個生長期病蟲害較少,禁止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當粉防己植物發生根腐病時,采用廣譜殺菌劑進行防治,嚴格控制粉防己的農藥殘留量;
S8:休眠期管理
進入休眠期后清除枯枝病葉;覆土防凍,保持土壤略干;
S9:采挖
第三年秋季采挖粉防己。
進一步地,所述S3步驟中,所述種苗為幼苗或塊莖。
進一步地,所述S3步驟中,種苗移栽前,將幼苗的根部或塊莖的刀切面沾取草木灰。
本發明提供的粉防己的規范種植方法,具有如下優點: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西省鑫隆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未經江西省鑫隆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291268.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金櫻子快速無性繁殖方法
- 下一篇:構樹硬枝扦插繁殖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