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超高溫油井水泥石養護釜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286887.5 | 申請日: | 2014-06-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070596A | 公開(公告)日: | 2014-10-01 |
| 發明(設計)人: | 劉書杰;許明標;謝仁軍;劉衛紅;耿亞楠;王曉亮;邢希金;劉海軒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中海油研究總院;長江大學 |
| 主分類號: | B28B11/24 | 分類號: | B28B11/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紀凱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徐寧;孫楠 |
| 地址: | 100010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超高溫 油井 水泥石 養護 及其 使用方法 | ||
1.一種超高溫油井水泥石養護釜,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主體、高壓釜蓋、控制設備、溫度壓力控制儀表、空氣壓力表、壓力表和溫度顯示儀表;所述主體上部的一端沿水平方向設置所述高壓釜蓋,所述主體上部的另一端沿垂直方向設置所述控制設備,所述控制設備的面板上依次設置所述溫度壓力控制儀表、空氣壓力表、壓力表和溫度顯示儀表;
所述主體包括殼體、設置在所述殼體內的高壓釜體、密封環、釜體加熱管、冷卻管線、釜體內冷卻進水接頭、釜體內冷卻出水接頭、釜體外冷卻進水接頭、釜體外冷卻出水接頭、高壓進水接頭、高壓排水接頭和高壓泵以及設置在所述殼體一側壁下端的進水接頭和出水接頭;所述高壓釜體頂部設置所述高壓釜蓋,所述高壓釜蓋與高壓釜體之間設置所述密封環,所述密封環緊貼所述高壓釜體上端的內壁;所述高壓釜體下端的內壁上設置若干所述釜體加熱管;
所述高壓釜體底部的內側面上設置若干倒“U”型所述冷卻管線,所述高壓釜體底部的外側面上設置若干所述釜體內冷卻進水接頭和釜體內冷卻出水接頭;倒“U”型所述冷卻管線的一端與所述釜體內冷卻進水接頭連接,倒“U”型所述冷卻管線的另一端與所述釜體內冷卻出水接頭連接;所述高壓釜體的外壁上繞設有所述冷卻管線和絕熱層,所述高壓釜體一側壁的下部和上部分別設置所述釜體外冷卻進水接頭和釜體外冷卻出水接頭,所述釜體外冷卻進水接頭通過所述冷卻管線與所述釜體外冷卻出水接頭連接;各所述釜體內冷卻進水接頭和釜體外冷卻進水接頭以并聯形式分別與所述進水接頭連接,各所述釜體內冷卻出水接頭和釜體外冷卻出水接頭以并聯形式分別與所述出水接頭連接;
所述高壓釜體另一側壁的上部和下部分別設置所述高壓進水接頭和高壓排水接頭,所述高壓進水接頭通過進水管線以及所述高壓泵與所述進水接頭連接,所述高壓排水接頭通過排水管線與所述出水接頭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超高溫油井水泥石養護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高壓進水接頭與高壓泵連接的管線上設置用于測量并顯示所述高壓泵壓力值的高壓壓力表。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超高溫油井水泥石養護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壓釜蓋和高壓釜體均采用高鎳高溫合金鋼制成。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超高溫油井水泥石養護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壓釜體和高壓釜蓋均采用高鎳高溫合金鋼制成。
5.如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種超高溫油井水泥石養護釜,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環采用充氣金屬“O”形密封環。
6.一種如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超高溫油井水泥石養護釜的使用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
1)將油井水泥試模放入高壓釜體內,裝上密封環,然后蓋上高壓釜蓋并旋緊,再用扭力扳手擰緊高壓釜蓋;
2)通過溫度壓力控制儀表設定目標溫度和壓力后開啟溫度壓力控制儀表,控制設備根據設定的壓力值控制進水接頭、高壓泵和高壓進水接頭向高壓釜體內注水,高壓壓力表測量并顯示高壓泵的壓力值;
3)給釜體加熱管通電,控制設備根據設定的目標溫度控制釜體加熱管給高壓釜體內加熱,對油井水泥試模進行養護;空氣壓力表、壓力表和溫度顯示儀表分別顯示高壓釜體內的空氣壓力值、實際壓力值和溫度值;
4)油井水泥試模達到養護齡期后,根據溫度顯示儀表顯示的高壓釜體內的溫度值,控制設備控制進水接頭和釜體內冷卻進水接頭向高壓釜體內的倒“U”型冷卻管線中注入冷卻水,冷卻水通過倒“U”型冷卻管線和釜體內冷卻出水接頭返回排水接頭;控制設備控制進水接頭和釜體外冷卻進水接頭向高壓釜體外壁上環繞的冷卻管線中注入冷卻水,冷卻水通過冷卻管線和釜體外冷卻出水接頭返回排水接頭;通過以上兩個冷卻水循環,完成對高壓釜體的冷卻;
5)根據空氣壓力表和壓力表溫度分別顯示的高壓釜體內的空氣壓力值和實際壓力值,控制設備控制高壓排水接頭、排水管線和排水接頭將高壓釜體內水排出,并將高壓釜體內的壓力慢慢釋放掉;
6)打開高壓釜蓋,取出油井水泥試模。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中海油研究總院;長江大學,未經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中海油研究總院;長江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286887.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