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農村分散式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286811.2 | 申請日: | 2014-06-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098224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1-11 |
| 發明(設計)人: | 鄧玉;倪福全;唐大華;孟笑宇;蘭惠娟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農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25014 ***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農村 分散 生活 污水處理 裝置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水環境污染及治理技術領域,涉及一種農村分散式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及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鄉鎮、農村的迅速發展和廣大農村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及生活條件的明顯改善,農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不斷增加。由于農村地區長遠環境規劃的缺乏,農村排水工程一直被忽視,大部分農村地區的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還很不完善,致使大部分農村生活污水污染問題得不到解決。建設部《村莊人居環境現狀與問題》調查報告顯示:96%的村莊沒有排水渠道和污水處理系統,生產生活污水隨意排放,由此造成農村河流普遍遭到污染,還嚴重威脅到地下水,甚至有的淺層地下水已經遭到污染,不能取用。
農村生活污水水質的特點是氮、磷含量高、可生化性強、含重金屬等有毒有害物質較少;在排放上具有每戶排放量較少,水質水量波動較大,排放點分散,收集較困難等特點;且糞便中所含病原菌較多。加之,我國農村人口居住比較分散,現有的污水處理規模小,使工程建設費、運行費用偏高,污水處理設施還易受當地自然環境的影響,使得我國農村污水處理技術選用及工藝參數設計有別于城市生活污水處理,且維度較大。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效果好壞的關鍵在于因地制宜地選擇農村實際情況的技術,不僅能達到國家排放標準,更重要的是滿足投資小、運行管理方便等要求,研發出低成本、小型化、集成式、低成本、自然處理系統組合工藝等非常迫切與必要。因此,基于現有各種污水處理技術優勢與缺陷的分析,篩選出適合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十分關鍵,意義重大。因此,本發明將厭氧濾池、生態浮島、濕地等技術進行優化組合,對農村分散式污水進行處理,對人居環境改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實際價值。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缺陷,本發明提供一種農村分散式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及方法,在厘清國內外農村分散式生活污水處理各技術的特點、應用條件、優勢與不足等的基礎上,創造性的提出厭氧濾池-生態浮島-人工濕地組合工藝新技術,研發出運行穩定、管理簡捷、無能耗的適用型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開展組合工藝新技術應用效果的試驗性研究,探尋最佳工況條件、最佳運行參數及最優出水質量。其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農村分散式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包括污水收集池2、厭氧濾池1、生態浮島11和人工濕地12,污水收集池2與厭氧濾池1通過進水管3連接,厭氧濾池1與人工濕地12通過中間出水管10連接,生態浮島11浮于人工濕地12水面上,人工濕地12通過出水管18連接;厭氧濾池1各部分由下向上依次為:排污口5、污泥沉淀區6、布水孔板4、污泥懸浮區7、彈性填料8、中間出水管10、排氣管9;人工濕地12由池底部由下往上依次是:出水管18、卵石層17、碎石層16、粗砂層15、細砂層14、水體13及浮于水體的生態浮島11組成。
優選地,所述厭氧濾池1的HRT為16h、厭氧濾池1填料為彈性填料8、生態浮島11植物為狐尾藻、鳶尾和空心菜等,人工濕地12填料由下向上分別是卵石層17、碎石層16、粗砂層15、細砂層14,卵石層17厚度為20cm,卵石粒徑為3-4cm,不均勻系數為3;碎石層16厚度為20cm,粒徑為2-3cm,不均勻系數為3;粗砂層15的厚度為20cm,粒徑為1-2cm,不均勻系數為4;細砂層14的厚度為20cm,粒徑小于1cm,不均勻系數為4。
一種農村分散式生活污水處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污水收集池2的污水經進水管3進入厭氧濾池1,厭氧濾池1處理能力為1.5m3/d,連續進、出水,水力停留時間HRT為16h;厭氧濾池1總容積為1m3,有效容積為0.9m3,磚混結構,池壁和池底由磚砌成,2cm的砂漿抹面,用土工膜作為防滲材料,置于磚和砂漿之間;厭氧濾池1進水設計采用一管多點+布水孔板4的方式布水;
2)厭氧濾池1處理后的出水通過Φ15PVC中間出水管10流入生態浮島11和人工濕地12,人工濕地的處理能力為1.5m3/d,連續進、出水,水力停留時間HRT為40h;人工濕地12水池3.3m3,磚混結構,池壁和池底由磚砌成,2cm的砂漿抹面,用土工膜作為防滲材料,置于磚和砂漿之間;在人工濕地上放置6-8個生態浮島,生態浮島厚度10cm,長40cm,寬20cm,浮島上種植鳶尾、狐尾藻和空心菜等;經生態浮島植物11和人工濕地12填料共同處理的水通過出水管18排到鄰近溝渠或農田灌溉。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農業大學,未經四川農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28681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油漆廢水的處理方法
- 下一篇:一種農村分散式生活污水處理系統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