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建筑夾心復合墻體的施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285465.6 | 申請日: | 2014-06-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060831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9-24 |
| 發明(設計)人: | 張立琦;張波;張樹輝;朱天翼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萬斯達建筑工業化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G21/00 | 分類號: | E04G21/00;E04B2/00 |
| 代理公司: | 山東濟南齊魯科技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7108 | 代理人: | 宋永麗 |
| 地址: | 250014 山東省濟***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建筑 夾心 復合 墻體 施工 方法 | ||
1. 一種建筑夾心復合墻體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驟:
①在工廠化生產線上制作混凝土外墻體(1),然后,將保溫層(2)復合在外墻體(1)上,取數個非金屬連接棒(6)穿透保溫層(2),使連接棒(6)上的第一錨固體(12)置入外墻體(1)內,連接棒(6)上的環狀擋板(9)位于保溫層(2)的右端外邊沿處,連接棒(6)上的環狀密封臺(11)位于保溫層(2)內、靠近保溫層(2)的左端,連接棒(6)上的第二錨固體(13)位于保溫層(2)的右端外側,養護外墻體(1)后,形成兩層復合墻體;
②將兩層復合墻體運至施工現場后,在保溫層(2)上的右側設置模板(5),連接棒(6)上的第二錨固體(13)上連接鋼繩(7),鋼繩(7)另一端穿過模板(5)與固定座(16)連接,使模板(5)與保溫層(2)之間的形成空腔(4);
③將混凝土澆筑在空腔(4)內,經過養護后形成內墻體(3);
④將固定座(16)及模板依次拆除后得到建筑夾心復合墻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建筑夾心復合墻體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①中所述的連接棒(6)中部設置環狀齒(10),環狀齒(10)位于保溫層(2)內。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建筑夾心復合墻體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環狀齒(10)的表面與連接棒(6)的中心線間的夾角α1為銳角,環狀齒(10)右端直徑為最大直徑,環狀齒(10)的左端直徑小于右端直徑。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建筑夾心復合墻體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①的連接棒(6)上的第一錨固體(12)和第二錨固體(13)橫截面形狀均為三角形。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建筑夾心復合墻體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①所述的連接棒(6)上設置的第一錨固體(12)和第二錨固體(13)的形狀為扁狀,其外側端橫截面積大于內側端橫截面積。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建筑夾心復合墻體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①所述的連接棒(6)上設置的第二錨固體(13)的外端頭設置第二矩形連接栓(15)。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建筑夾心復合墻體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④得到的建筑夾心復合墻體中的外墻體(1)的厚度小于內墻體(3)的厚度。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建筑夾心復合墻體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①中連接棒(6)上的第一錨固體(12)與環狀密封臺(11)連接處設置小環狀齒(17),小環狀齒(17)的表面與連接棒(6)的中心線間的夾角α2為銳角,小環狀齒(17)的右端直徑為最大直徑,小環狀齒(17)的左端直徑小于右端直徑。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建筑夾心復合墻體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①中連接棒(6)上的環狀擋板(9)的形狀為圓形或多邊形。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建筑夾心復合墻體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①中所述的連接棒(6)為數個,每兩個連接棒(6)間的距離為300-600毫米。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萬斯達建筑工業化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山東萬斯達建筑工業化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285465.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高壓電防護報警裝置
- 下一篇:可調節式通用樓梯模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