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羅丹明結構的Cu2+熒光探針及其制備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410284303.0 | 申請日: | 2014-06-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087285A | 公開(公告)日: | 2014-10-08 |
| 發明(設計)人: | 不公告發明人 | 申請(專利權)人: | 昆山東大智匯技術咨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9K11/06 | 分類號: | C09K11/06;C07D491/107;G01N21/64 |
| 代理公司: | 江蘇圣典律師事務所 32237 | 代理人: | 朱慶華 |
| 地址: | 215300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羅丹 結構 cu sup 熒光 探針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金屬離子檢測的熒光探針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基于羅丹明結構的Cu2+熒光探針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熒光探針可用于生物、化學、環境、食品等領域的檢測和研究工作,目前對于Cu2+檢測的熒光探針相關報道較多,但多數缺乏實用性,最關鍵的問題是溶劑適用性不夠,多數應用需要在100%的水溶液中進行,而大部分Cu2+熒光探針需要在有機溶劑和水的混合溶劑中進行工作;其次,現有Cu2+熒光探針的抗干擾性不夠,現有的Cu2+熒光探針除了在一定條件下對Cu2+具有選擇性響應外,往往還對Hg2+等其它金屬離子有一定的弱響應,這樣會造成干擾。上述這些缺陷限制了熒光探針的應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現有技術中Cu2+檢測熒光探針的溶劑適用性不夠且抗干擾性差等上述缺陷,提供一種溶劑適用性好且抗干擾性強的基于羅丹明結構的Cu2+熒光探針及其制備方法。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基于羅丹明結構的Cu2+熒光探針,其結構式如式(1)所示:
作為對本發明所述技術方案的一種改進,式(1)頂部的氧雜蒽環上設有烴基取代基。本發明提供的Cu2+熒光探針Mrh不限于式(1)中的結構,還可再式(1)頂部的氧雜蒽環上設置烴基取代基,并有助于增強所述Cu2+熒光探針Mrh的溶劑適用性。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上述基于羅丹明結構的Cu2+熒光探針的制備方法,具體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基于羅丹明結構的Cu2+熒光探針的制備方法,基于羅丹明結構的Cu2+熒光探針的合成線路如下:
作為對本發明所述技術方案的一種改進,包括如下工藝步驟:
(1)羅丹明B酰肼制備:采用羅丹明B制備獲得羅丹明B酰肼;
(2)羅丹明B酰肼懸浮液制備:在反應器皿中加入2.28g由步驟(1)獲得的羅丹明B酰肼和3.6-4.4ml的四氫呋喃,研磨4-8min后冷卻至0℃即獲得羅丹明B酰肼懸浮液;
(3)丙烯酰氯懸浮液制備:將0.45-0.55ml丙烯酰氯溶于1.8-2.2ml四氫呋喃中獲得丙烯酰氯懸浮液;
(4)Cu2+熒光探針制備:將由步驟(3)制備獲得的丙烯酰氯懸浮液加入到由步驟(2)制備獲得的羅丹明B酰肼懸浮液中反應5-8h并生成沉淀,該沉淀即為Cu2+熒光探針Mrh;
(5)Cu2+熒光探針Mrh表面清洗:待Cu2+熒光探針Mrh生成后,過濾步驟(4)中的反應懸浮液獲得Cu2+熒光探針Mrh,并對Cu2+熒光探針Mrh表面進行清洗至濾液變為無色,即獲得符合要求的Cu2+熒光探針Mrh。
在本發明所述基于羅丹明結構的Cu2+熒光探針中,據已有文獻報道,羅丹明B酰肼能夠作為對Cu2+產生特異響應的熒光探針,可以用于生物細胞內、環境水體中及食品領域金屬離子的檢測;本發明提供的Cu2+熒光探針Mrh也能對生物細胞內、環境水體中及食品領域中的Cu2+進行檢測。
在遇到Cu2+時,羅丹明B酰肼和Cu2+熒光探針Mrh底部內酰胺環均打開,二者的分子均由無熒光狀態變成強熒光狀態,但羅丹明B酰肼存在一些缺點,比如水溶性不足,不能在純水溶液中使用,而且羅丹明B酰肼對Hg2+等其它金屬離子也有一定的響應,從而Hg2+等其它金屬離子便對羅丹明B酰肼對Cu2+的檢測產生了干擾。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昆山東大智匯技術咨詢有限公司,未經昆山東大智匯技術咨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28430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天然有機弱堿性鹽堿土改良劑的生產方法
- 下一篇:多級封堵承壓堵漏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