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治療肝病的中藥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282199.1 | 申請日: | 2014-06-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138570A | 公開(公告)日: | 2014-11-12 |
| 發明(設計)人: | 張保福;戚鳳娥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保福 |
| 主分類號: | A61K36/9066 | 分類號: | A61K36/9066;A61P1/16 |
| 代理公司: | 濟南泉城專利商標事務所 37218 | 代理人: | 張貴賓 |
| 地址: | 250000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肝病 中藥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中藥組合物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治療肝病的中藥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肝病是指發生在肝臟的病變,包括乙肝、甲肝、丙肝、肝硬化、肝癌、酒精肝等多種肝病,是一種常見的危害性極大的疾病。
肝臟是人體最大的消化腺,是體內物質能量代謝的中心站。據估計,在肝臟中發生的化學反應有500種以上。首先它分泌膽汁,幫助消化;它把吸收的氨基酸合成蛋白質供給機體能量,讓我們能夠精力充沛的完成一天的工作;它能貯藏和燃燒體內的脂肪,控制體型;它是脂溶性維生素的貯存器官;它還能夠氧化、還原、分解體內的毒素,吞噬不小心吃入體內的細菌,是人體最大的解毒器官。實驗證明,動物在完全摘除肝臟后即使給與相應的治療,最多也只能存活五十多個小時,這說明肝臟是維持生命活動的比不可少的重要器官。
肝臟對人體至關重要,但是到目前為止,現有的治療肝病的藥物,不能很好的治療肝病,治標不治本,治愈率低,轉陰率低,且易復發。
發明內容
為了彌補以上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療效顯著、安全可靠、使用方便的治療肝病的中藥組合物。
本發明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治療肝病的中藥,包括主料和輔料;按照重量份數計,所述主料包括:當歸5~15份、黃芩3~15份、大黃3~15份、梔子3~15份、菌陳10~15份、龍膽草3~12份、黃柏6~15份、云芝10~30份、金錢草6~15份、柴胡6~10份、黃菊10~15份、大青葉10~15份、蒲公英10~30份、白花蛇舌草15~30份、螃蜞菊30~120份、山豆根6~10份、垂盆草10~30份、敗醬草10~30份、枳實3~10份、厚樸3~10份、沉香1~3份、貫眾10~15份、三棱3~10份、莪術3~10份、山慈菇3~6份、吳茱萸1.5~5份;樹舌10~30份、芥子30~60份、雄黃0.3~0.9份、冰片0.5~1份、三七3~10份、田基黃3~10份;所述輔料為:50~120份昆布和50~120份葶藶子或60~300份雞血。
優選的,按照重量份數計,所述主料包括:當歸8~12份、黃芩5~12份、大黃5~12份、梔子5~12份、菌陳12~15份、龍膽草5~10份、黃柏8~12份、云芝15~25份、金錢草8~13份、柴胡8~10份、黃菊12~15份、大青葉12~15份、蒲公英15~25份、白花蛇舌草20~25份、螃蜞菊50~100份、山豆根8~10份、垂盆草15~25份、敗醬草15~25份、枳實5~8份、厚樸5~8份、沉香1~3份、貫眾12~15份、三棱5~8份、莪術5~8份、山慈菇3~5份、吳茱萸2~4份;樹舌15~25份、芥子40~50份、雄黃0.4~0.6份、冰片0.5~0.7份、三七5~8份、田基黃5~8份;所述輔料為:80~100份昆布和80~100份葶藶子或180~230份雞血。
優選的,按照重量份數計,所述主料包括:當歸10份、黃芩9份、大黃9份、梔子9份、菌陳13份、龍膽草8份、黃柏11份、云芝20份、金錢草12份、柴胡8份、黃菊13份、大青葉13份、蒲公英20份、白花蛇舌草18份、螃蜞菊75份、山豆根8份、垂盆草20份、敗醬草20份、枳實7份、厚樸7份、沉香2份、貫眾13份、三棱7份、莪術7份、山慈菇5份、吳茱萸3份;樹舌20份、芥子45份、雄黃0.6份、冰片0.6份、三七7份、田基黃7份;所述輔料為:90份昆布和90份葶藶子或200份雞血。?
所述的治療肝病的中藥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各主料成分粉碎并分別過60~80目篩,稱取各主料成分并混合均勻得到主料藥物組合物;
2)向所述主料藥物組合物中加入雞血制成中藥膏劑。
或者,述的治療肝病的中藥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各主料成分粉碎并分別過60~80目篩,稱取各主料成分并混合均勻得到主料藥物組合物;
2)稱取昆布和葶藶子,并加入水,水的重量為昆布和葶藶子總重量的2~3倍,加熱熬制,至水的量減少為加入量的三分之二,得輔料藥水;向所述主料藥物組合物中加入所述輔料藥水制成中藥膏劑。
當歸,性溫、味甘辛,歸肝心脾,補血活血。
大黃,味苦,性寒,歸脾肝胃心大腸,用于胃腸積滯、大便秘結、濕熱瀉痢,用于清熱瀉火、涼血祛瘀。
黃芩,味苦性寒,用于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安胎。
菌陳,味苦性微寒,歸脾胃膀胱經,用于清熱利濕、利膽退黃、下肝膽之火。
梔子,味苦性寒,歸肝心肺胃,用于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保肝利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保福,未經張保福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28219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X線氣鋇雙重造影灌腸管
- 下一篇:一種治療隱匿型冠心病的中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