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治療腦癌的藥物組合物在審
| 申請號: | 201410280147.0 | 申請日: | 2014-06-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013833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9-03 |
| 發明(設計)人: | 李紹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紹華 |
| 主分類號: | A61K36/8988 | 分類號: | A61K36/8988;A61P35/00;A61K35/36;A61K31/045;A61K35/64 |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45107 | 代理人: | 湯凌志 |
| 地址: | 535008 廣西壯族自治***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藥物 組合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腦癌的藥物組合物。
背景技術
癌癥(Cancer),亦稱惡性腫瘤(Malignant?neoplasm),為由控制細胞生長增殖機制失常而引起的疾病。癌細胞除了生長失控外,還會局部侵入周遭正常組織甚至經由體內循環系統或淋巴系統轉移到身體其他部分。癌癥是一大類惡性腫瘤的統稱。癌細胞的特點是無限制、無止境地增生,使患者體內的營養物質被大量消耗;癌細胞釋放出多種毒素,使人體產生一系列癥狀;癌細胞還可轉移到全身各處生長繁殖,導致人體消瘦、無力、貧血、食欲不振、發熱以及嚴重的臟器功能受損等等。癌癥(惡性腫瘤)還可破壞組織、器官的結構和功能,引起壞死出血合并感染,患者最終由于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腦癌是指生長于顱內的腫瘤,又稱顱內腫瘤,可起源于腦、腦膜、神經、血管及腦附件,或由身體的其他組織或臟器轉移侵入顱內而形成,包括由腦實質發生的原發性腦瘤和由身體其他部位轉移至顱內的繼發性腦瘤。原發性腦瘤依其生物特性又分良性和惡性。良性腦瘤生長緩慢,包膜較完整,不浸潤周圍組織及分化良好;惡性腦瘤生長較快,無包膜,界限不明顯,呈浸潤性生長,分化不良。無論良性或惡性,均能擠壓、推移正常腦組織,造成顱內壓升高,威脅人的生命。大都可產生頭痛、顱內高壓及局灶性癥狀。腦瘤的發生率約為1.9-5.4人/(年·10萬人),占全身各種腫瘤的1-3%。顱內腫瘤可發生于任何年齡,以20-50歲為最多見。少兒以顱后窩及中線腫瘤較多見,主要為髓母細胞瘤,顱咽管瘤及室管膜瘤。成人以大腦半球膠質瘤為最多見,如星形細胞瘤、膠質母細胞瘤、室管膜瘤等其次為腦膜瘤、垂體瘤及顱咽管瘤、神經纖維瘤、海綿狀血管瘤、膽脂瘤等。原發性顱內腫瘤發生率無明顯性別差異,男稍多于女。
近年來,顱內腫瘤發病率呈上升趨勢,據統計,顱內腫瘤約占全身腫瘤的5%,占兒童腫瘤的70%,而其它惡性腫瘤最終會有20-30%轉入顱內,由于其膨脹的浸潤性生長,在顱內一旦占據一定空間時,不論其性質是良性還是惡性,都勢必使顱內壓升高,壓迫腦組織,導致中樞神經損害,危及患者生命。
目前,治療癌癥,西醫普遍采用手術、化療、放療,而放、化療所產生的毒副作用對人體損害極大,患者往往得不到滿意的效果,卻反而引起身體免疫功能低下等不良后果。在早期,癌癥可以通過手術結合中醫藥治療的方法達到治愈的目的;但到了癌癥的晚期,手術方法已經很難達到治愈的目的,只能通過放化療或用中醫藥來治療。為避免西醫治療缺陷,我國中醫界曾有人推出以中草藥組合物治療癌癥的施治方案。中醫治療癌癥現在已經被國內外醫療專家廣泛的認可,大量的臨床試驗及科研研究已經證實了中醫治療癌癥的效果。如中國專利CN103272109A的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治療腦癌的藥劑,它包含下述重量配比的物質:天南星20-50份、水楊梅根50-70份、七葉一枝花12-15份、連翹20-25份、夏枯草20-30份、生地20-25份、穿破石20-25份、山藥15-21份、龍骨20-25份、核桃仁20-30份和半夏15-20份。目前也有用青黛、輕粉應用在癌癥的研究報道,但中醫對癌癥的研究是無止境,開發針對癌癥的中藥藥物組合物十分必要。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治療腦癌效果較好的藥物組合物。
本發明藥物組合物中各組分的用量是發明人經過大量實踐總結得出的,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優選地,它是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計制成:
更優選地,它是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計制成:
本發明所述藥物組合物的劑型優選丸劑、片劑、分散片等醫學上可接受的劑型,它們的制備方法、輔料用量按現有常規工藝進行。
本發明還包括上述藥物組合物在制備治療腦癌藥物中的應用。
本發明所述藥物組合物組方中:
蔓荊子--取其疏散風熱、涼肝明目作用;
白芥子--取其利氣、散結通絡止痛作用;
鉤藤--取其消熱、息風止痛作用;
紅花--取其活血通經、袪瘀止痛作用;
川芎--取其行氣止痛、溫腎助陽作用;
丹參--取其涼血活、通絡開竅作用;
天麻--取其平肝潛陽、熄風止痙,通經活絡作用;
首烏--取其補肝腎、養精血、解毒、潤腸通便作用;
升麻--取其中氣上陽、開竅通絡作用;
血竭--取其祛瘀止痛、止血生肌,斂瘡,抗癌腫作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紹華,未經李紹華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28014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