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水下管匯的保護結構無效
| 申請號: | 201410276364.2 | 申請日: | 2014-06-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060970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9-24 |
| 發明(設計)人: | 琚選擇;尹漢軍;高原;王長濤;姜瑛;邢廣闊;曹永;王巍巍;彭朋;王宇臣;蔡長松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B43/01 | 分類號: | E21B43/01 |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2203 | 代理人: | 高鳳榮 |
| 地址: | 100010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水下 保護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水下管匯,尤其涉及一種水下管匯的保護結構。屬于海洋石油工程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海洋石油工業的發展,水下生產系統在開采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水下生產系統中的水下管匯,在生產過程中,經常會因漁業船只捕撈及其他事故拋錨時,造成船錨或其他落物與海底水下結構物發生碰撞的情況發生,給水下管匯造成損害。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缺點,而提供一種水下管匯的保護結構,其不僅能夠為水下管匯提供保護,有效地避免了水下管匯遭受到墜物撞擊、漁網拖掛等載荷的損害,而且,提高了油氣田生產水下作業的安全性、可靠性及持續性;同時,降低了水下管匯結構的整體重量,進而降低了對施工船舶安裝能力的要求。
本發明的目的是由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水下管匯的保護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頂部保護結構、安裝在頂部保護結構下面的四周保護結構,其中,頂部保護結構是由鋼板及安裝在鋼板四周的立柱連接而成;四周保護結構是由數個斜撐連接而成。
所述鋼板上設有數個操作孔;鋼板的側面安裝有吊耳。
所述數個斜撐與地面設有一設定錐度,且數個斜撐之間設有用于連接水下管匯的空間。
所述立柱為鋼管,立柱底部安裝有數個加強筋;立柱的外側安裝有導向套筒,導向套筒上安裝有一用于連接安裝導向的喇叭口狀導向套。
所述頂層保護結構、四周保護結構上設置數個防腐蝕陽極塊。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1、本發明由于整體結構集成度高、穩固性好,能夠安全可靠地對管匯進行保護。
2、本發明的頂部由于焊接有鋼板,能夠有效地避免水下管匯受到墜物撞擊等載荷的損害。
3、本發明由于四周設有一定傾斜角度,能夠有效地避免漁網拖掛等載荷的損害。
4、本發明由于導向套筒焊接在立柱的外側,在安裝導向時,便于觀察,降低了安裝難度。
5、本發明由于兩個導向套筒分別焊接有一用于連接安裝導向的喇叭口狀導向套,能夠便于與導向桿連接,降低了安裝難度。
6、本發明由于頂部焊接的鋼板帶有若干個操作孔,方便水下機器人操作水下管匯上的閥門等設備,提高了水下管匯整體的可操作性。
7、本發明由于設計有若干個用于連接管線的空間,大大提高了水下管匯的集成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中主要標號說明:
1.頂部保護結構;2.四周保護結構;3.立柱;4.導向套筒;5.操作孔;6.斜撐;7.加強筋;8.陽極塊;9.連接管線的空間;10.吊耳。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發明包括:頂部保護結構1、采用焊接方式安裝在頂部保護結構1下面的四周保護結構2,其中,頂部保護結構1是由鋼板及采用焊接方式安裝在鋼板下面鋼管及四周的立柱3連接而成;主要為下方管匯提供保護,承受水下機器人操作載荷,上方墜物撞擊等,同時,鋼板上設有數個操作孔5,用以方便水下機器人操作水下管匯上的閥門等設備,提高了水下管匯的可操作性;鋼板的側面采用焊接方式安裝有吊耳10,用于保護結構的獨立吊裝。四周保護結構2是由數個斜撐6連接而成,保證了整體結構的穩定性。
上述數個斜撐6采用焊接方式安裝頂部保護結構1的四周;四周保護結構2與地面設有一設定錐度,用以水下防止管匯受漁網拖掛;同時,數個斜撐6之間設有數個用于連接水下管匯的空間9,大大提高了水下管匯的集成度。
上述立柱3為鋼管,立柱3底部采用焊接方式安裝有數個加強筋7;用以使整體結構穩定于水下管匯上,安全可靠地對水下管匯進行保護。
上述立柱3的外側采用焊接方式安裝有導向套筒4,用以在安裝導向時,便于觀察,降低了導向的安裝難度。導向套筒4上采用焊接方式安裝有一用于連接安裝導向的喇叭口狀導向套,其能夠便于與導向桿連接,降低了導向桿的安裝難度。
上述頂層保護結構1、四周保護結構2上設置數個防腐蝕陽極塊8,用以防止海水對鋼結構材料的腐蝕,延長了本發明的使用壽命。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發明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27636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