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簡便的木薯種莖貯藏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410275596.6 | 申請日: | 2014-06-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137713A | 公開(公告)日: | 2014-11-12 |
| 發明(設計)人: | 張樹河;李海明;潘世明;李瑞美;李和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甘蔗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01F25/00 | 分類號: | A01F25/00 |
| 代理公司: | 廈門市首創君合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李雁翔 |
| 地址: | 363000 福建省漳州***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簡便 木薯 貯藏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木薯生產技術領域,更具體涉及一種簡便實用有效的木薯種莖貯藏方法。
背景技術
木薯(Manihot?Esculenta?Crantz)又稱木番薯、樹薯,是大戟科木薯屬植物,是世界三大薯類作物之一,原產于南美洲,適宜在年均氣溫18℃、無霜期8個月以上的熱帶、亞熱帶地區種植,是一種適應性很強,耐旱、耐瘠的高產薯類作物,迄今已有4000多年的栽培歷史。木薯于100多年前引入我國種植,期間在國內廣大木薯科技工作者的通力合作下,對木薯品種篩選、良種培育、豐產栽培、產后加工等方面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究,初步形成瓊西-粵西、桂南-桂東-粵中、桂西-滇南、粵東-閩西4大木薯種植優勢產區,產區遍及廣西、廣東、海南、云南、福建等南部省區,成為我國南方一種非常重要的經濟作物。
木薯是一種淀粉(25-35%)含量極高的經濟作物,素有“淀粉之王”、“地下糧食”、“能源作物”的美稱。隨著國家經濟的飛速發展與加工技術的日益完善,木薯的應用領域不斷拓展,綜合利用價值不斷提高,加工也由原來生產淀粉和酒精的主要形式,拓展到了食品、飼料、山梨醇、葡萄糖、果糖等的多個領域,木薯的重要性得以日益增強。同時,木薯不與糧食爭地,符合國家大力發展可再生生物質能源的要求。2010年,中央還專門下文把包括木薯、橡膠等在內的多種作物,列入國家重要的戰略資源范疇來考慮,并且制定了相應的政策措施與具體的發展規劃,為我國木薯產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大環境,木薯產業的輝煌發展指日可待。
然而在我國木薯產區,木薯種莖保存仍然沿用傳統習慣,種莖采取橫放或豎放進行露天堆藏法、溝藏法和地窖堆藏法等形式,這些傳統方式對木薯種莖凈重、貯藏及出苗都會產生較大的影響,并且需要較為嚴格的貯藏條件與管理措施,貯藏效果也不甚理想。而本發明采取室內常溫倒置斜放技術,不需要任何貯藏條件與輔助措施,通過改變木薯種莖的極性來貯藏,便可獲得理想的貯藏效果,促進木薯種莖腋芽的早生快發,這一技術簡便實用有效。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木薯種莖貯藏率低、方法較為單一等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木薯種莖倒置斜放的技術措施,該技術方法簡便、實用有效、可操作性強,實現了木薯種莖在貯藏效果與田間出苗等方面的全面提升。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簡便的木薯種莖貯藏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將木薯種莖砍成1.5~2m長,按每捆25~30根綁好后,倒置斜放,斜放角度為與地面成70-80°角,于溫度為7~28℃、濕度為56~68%的環境內貯藏70~80d。
其中,斜放角度最佳為與地面成75°角。
所述的倒置,即為根部(頭部)在上,莖尖部(尾部)在下放置。所述的貯藏環境可以為室內。
本發明的優點如下:由于倒置措施使木薯的極性發生改變,從而對貯藏期內木薯種莖的正常生命活動產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不需要嚴格的貯藏條件與管理措施,便可獲得較為理想的貯藏效果。本技術在溫度(7~28℃)、濕度(56~68%)的室內下保存70~80d,與豎直斜放與水平橫放方式相比,倒置斜放方式在限制木薯種莖失水與腋芽萌發、提高出苗與加快齊苗等方面具有明顯的效果。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保存期內種莖的具體實施效果來進一步闡述本發明。
對比例1:豎直斜放
將木薯種莖砍成1.5~2m長,按每捆25~30根綁好后,與地面呈70-80度角,頭下尾上常規斜放70-80d。
對比例2:水平橫放
將木薯種莖砍成1.5~2m長,按每捆25~30根綁好后,平放于地面,放置70-80d。
實施例
將木薯種莖砍成1.5~2m長,按每捆25~30根綁好后,頭上尾下倒置斜放,斜放角度為與地面成70-80°角,于溫度為7~28℃、濕度為56~68%的環境內貯藏70~80d。
各例的結果如表1:
表1?結果統計
結果:
1.木薯凈重率:選用倒置斜放貯藏的木薯種莖,木薯種莖的凈重率達74.75%,比豎直斜放與水平橫放分別高了9.6%和7.76%,極好地限制木薯種莖的水分散失,延長了木薯種莖的貯藏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甘蔗研究所,未經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甘蔗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27559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苦菊西蘭花套種方法
- 下一篇:剝離器板偏壓力調節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