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千斤頂液壓壓力機的液壓泵站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271012.8 | 申請日: | 2014-06-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047915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9-17 |
| 發明(設計)人: | 石永良;王勝;陳曉杰;嚴袁 | 申請(專利權)人: | 常熟通潤汽車修理設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5B11/17 | 分類號: | F15B11/17 |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專利商標事務所 32113 | 代理人: | 朱偉軍 |
| 地址: | 215500 江蘇省蘇州***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千斤頂 液壓 壓力機 泵站 結構 | ||
1.一種千斤頂液壓壓力機的液壓泵站結構,所述千斤頂液壓壓力機包括機架(1)和設置在機架(1)的頂部的工作油缸(2),所述的液壓泵站結構包括一液壓泵站本體(3),該液壓泵站本體(3)包括閥體(31)、泵體(32)和儲油罐(33),閥體(31)設置在所述機架(1)的一側,泵體(32)與閥體(31)相配合,儲油罐(33)與閥體(31)連接,所述工作油缸(2)通過工作油缸液壓油管(21)與閥體(31)連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閥體(31)上設有吸油道(311a)、大泵吸油道(311b)、小泵吸油道(311c)、大泵進出油道(311d)、小泵進出油道(311e)、出油油道(311f)、工作油缸回油道(311g)、小泵超壓泄油道(311h)、回油道(311i)、泵體腔(312)、大泵出油閥(313)、小泵出油閥(314)、回油控制閥(315)、快慢速控制閥(316)、調壓閥(317)、大泵吸油閥(318)和小泵吸油閥(319),吸油道(311a)位于閥體(31)的高度方向的下部,大泵吸油道(311b)以及小泵吸油道(311c)與吸油道(311a)相通,大泵進出油道(311d)與泵體腔(312)相通,并且與大泵吸油閥(318)以及快慢速控制閥(316)相通,小泵進出油道(311e)的一端與泵體腔(312)相通,另一端與小泵吸油閥(319)相通,出油油道(311f)的一端與大泵出油閥(313)相通,另一端與小泵出油閥(314)相通,工作油缸回油道(311g)的一端與出油油道(311f)相通,另一端在途經回油控制閥(315)后與回油道(311i)相通,小泵超壓泄油道(311h)的一端與泵體腔(312)相通,另一端在途經調壓閥(317)后與回油道(311i)相通,回油道(311i)位于閥體(31)的右側下部,并且與所述儲油罐(33)相通,泵體腔(312)構成于閥體(31)的右側上部,該泵體腔(312)由大泵柱腔(3121)和小泵柱腔(3122)共同構成,并且小泵柱腔(3122)以窄縮狀態構成于在大泵柱腔(3121)的下部,在大泵柱腔(3121)的腔壁上開設有一大泵柱腔進出油孔(31211),該大泵柱腔進出油孔(31211)與所述大泵進出油道(311d)相通,在小泵柱腔(3122)的腔壁上開設有一小泵柱腔進出油孔(31221)和一小泵柱腔超壓泄油孔(31222),小泵柱腔進出油孔(31221)與所述小泵進出油道(311e)相通,而小泵柱腔超壓泄油孔(31222)與所述小泵超壓泄油道(311h)相通,大泵出油閥(313)以及小泵出油閥(314)以彼此縱向并行的狀態設置在閥體(311)的左側上部,其中,小泵出油閥(314)對應于大泵出油閥(313)的后側,大泵吸油閥(318)以及小泵吸油閥(319)以彼此縱向并行的狀態設置在閥體(31)的左側下部,并且大泵吸油閥(318)對應于大泵出油閥(313)的下方,而小泵吸油閥(319)對應于小泵出油閥(314)的下方,回油控制閥(315)設置在閥體(31)的前側,并且對應于所述工作油缸回油道(311g)與回油道(311i)的交界部位,快慢速控制閥(316)在對應于大泵進出油道(311d)與回油道(311i)之間的位置設置在閥體(31)的右側,調壓閥(317)設置在所述小泵超壓泄油道(311h)的通道上,在閥體(31)的底部并且位于中央位置構成有一凸出于閥體(31)的底表面的儲油罐配接座(311j),在該儲油罐配接座(311j)上配接有一吸油管(5),該吸油管(5)的上端具有一吸油管螺釘接頭(51),該吸油管螺釘接頭(51)在對應于所述吸油道(311a)的位置與儲油罐配接座(311j)螺紋連接,吸油管(5)的下端伸展到儲油罐(33)內,其中:在吸油管螺釘接頭(51)上并且位于吸油管螺釘接頭(51)的軸向中央的位置構成有一接頭油孔(511),該接頭油孔(511)與吸油管(5)的吸油管腔相通并且同時與所述吸油道(311a)相通,所述泵體(32)與所述泵體腔(312)相配合,該泵體(32)由在大泵柱(321)和小泵柱(322)共同構成,小泵柱(322)以窄縮狀態直接構成于大泵柱(321)的下部,大泵柱(321)與所述大泵柱腔(3121)上下滑動配合,小泵柱(322)與所述小泵柱腔(3122)上下滑動配合,所述連桿(414)的下端通過所述連桿銷軸(4141)與所述大泵柱(321)的上端鉸接,在所述閥體(31)上并且在對應于所述大泵出油閥(313)的位置配設有一出油螺套(311k),該出油螺套(311k)與大泵出油閥(313)相通,所述工作油缸(2)通過工作油缸液壓油管(21)與出油螺套(311k)連接,并且經出油螺套(311k)與所述接頭油孔(511)相通,在所述第一縱臂(13)上并且在對應于所述閥體(31)的位置固定有一用于對閥體(31)蔽護的閥體護罩(13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常熟通潤汽車修理設備有限公司,未經常熟通潤汽車修理設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271012.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