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交流竄入直流檢測及報修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410264740.6 | 申請日: | 2014-06-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301376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2-03 |
| 發明(設計)人: | 郭世達;王偉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哈爾濱點拓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R31/00 | 分類號: | G01R31/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50001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南崗區南***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流竄 直流 檢測 報修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信號檢測裝置,屬于遠程監控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交流竄入直流檢測及報修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直流系統接地故障中,交流電源竄入直流系統引起的接地故障危害最大,一點接地即可引起保護誤動,甚至大面積停電事故。在2011年8月,陜西延安供電局330千伏朱家變電站事故中,因雨水進入斷路器操作機構箱,引起220伏交流電源串入直流系統,造成330千伏朱家變電站多處開關跳閘,主變壓器及110千伏母線失壓,15座110kV變電站全停,減供負荷14.7萬千瓦,嚴重危害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鑒于交流電源竄入直流系統的極大危害,國家電網公司十八項電網重大反事故措施要求嚴防交流竄入直流故障出現,并明確要求絕緣裝置應具備交流竄入直流的檢測記錄功能和報警功能。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問題,響應國家電網公司十八項電網重大反事故措施,本發明設計了一種交流竄入直流檢測及報修裝置,裝置支持Modbus協議,可對直流電源中竄入的交流信號進行檢測,并將故障信號通過移動互聯網GPRS傳輸至中央服務系統處,同時,設備提供RS485和RS232兩個外部接口,便于與其它設備進行通信。
一種交流竄入直流檢測及報修裝置,其組成主要包括:直流系統信號采集模塊1、信息檢測模塊2、GPRS數據傳輸器3、中央服務器4和叫修短信編輯器5組成,其中:直流系統信號采集模塊1與信息檢測模塊2連接,GPRS數據傳輸器3與中央服務器4連接。
所述的一種交流竄入直流檢測及報修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直流系統信號采集模塊采集到系統中的電流信息,經過模塊分析計算形成信息數據,通過GPRS傳輸數據至中央服務器4。
所述的一種交流竄入直流檢測及報修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央服務器4由webflash前臺,后臺管理,數據庫管理,采集客戶端組成。
所述的一種交流竄入直流檢測及報修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叫修短信編輯器5在中央服務器4對電流信息比對監測后,依據中央服務器4的命令,生成相應的叫修信號,提示系統中的故障環節,及時做出維修處理。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系統工作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該終端做具體說明:
一種交流竄入直流檢測及報修裝置,其組成主要包括:直流系統信號采集模塊1、信息檢測模塊2、GPRS數據傳輸器3、中央服務器4和叫修短信編輯器5組成,其中:直流系統信號采集模塊1與信息檢測模塊2連接,GPRS數據傳輸器3與中央服務器4連接。
上述的直流系統信號采集模塊采集到系統中的電流信息,經過模塊分析計算形成信息數據,通過GPRS傳輸數據至中央服務器4。
上述的中央服務器4由webflash前臺,后臺管理,數據庫管理,采集客戶端組成。webflash前臺首頁以地圖的形式展現,二級界面可對所選省份包含的項目進行管理,三級界面可對所選項目下多個設備進行故障判斷,四級界面下可對項目的電子文檔進行管理。包含快速檢索功能,模糊查詢直接匹配到相應的項目上。后臺管理主要完成,項目電子文檔的錄入、Modbus模板表的錄入、用戶權限管理以及其它設置。數據庫管理模塊完成對系統數據的管理保存。采集客戶端完成遠程數據的解析及存入數據庫。
上述的叫修短信編輯器5在中央服務器4對電流信息比對監測后,依據中央服務器4的命令,生成相應的叫修信息,提示系統中的故障環節,及時做出維修處理。
直流電壓降壓后,進行模數采樣,通過算法濾掉直流部分算出交流的有效值,然后通過SIM908傳輸數據至中央服務系統。硬件采集直流系統中相關的故障信息,然后通過GPRS傳輸數據至中央服務系統。在中央服務器上搭載采集客戶端與檢測硬件通信,將所需信息入庫,web前端可實時查看數據,web后臺可對相關協議模板及用戶等進行管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哈爾濱點拓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未經哈爾濱點拓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26474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