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極片干燥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261853.0 | 申請日: | 2014-06-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202882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6-13 |
| 發明(設計)人: | 曹福彪;方宏新 | 申請(專利權)人: | 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6B13/00 | 分類號: | F26B13/00;F26B13/10;F26B3/347;H01M4/139 |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11387 | 代理人: | 張向琨 |
| 地址: | 352100 福建***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干燥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極片處理裝置,尤其涉及一種極片干燥裝置。
背景技術
自日本索尼公司對鋰離子電池材料實現商品化以來,鋰離子電池因其質量輕、電壓高、體積小、無記憶效應、比能量高、循環壽命長、環境友好等諸多優點,而迅速在便攜式移動電源、移動電話、便攜式電腦、照相機和攝像機等便攜式電子產品領域推廣應用,并在能源領域占據重要位置。
隨著鋰離子電池的應用領域及使用量的不斷擴大,對于鋰離子電池體系及生產過程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常規的鋰離子電池用到的體系材料采用憎水性材料,卷繞后對裸電芯進行烘烤除水,工序上是間斷的,生產效率低。但如果采用卷繞前烘烤除水工藝又會出現很多的限制因素,如卷料烘烤過程中會造成卷料的各層之間極片反彈及水分的不一致,差別很大,同時由于極片的反彈導致的內層褶皺也不可避免。如果采用開卷常規加熱除水雖然可以避免上述問題,如于2011年5月18日公布的中國專利申請公布號為CN102059214A的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涂布干燥技術及其裝置,其采用真空開卷烘烤的方式來除水,但是水分出來緩慢而且生產效率低下,尤其是對于新的體系材料如用聚丙烯粘接劑(PA)體系的材料。
因此需要開發一種在開卷的同時能讓水分快速出來的加熱除水方法。微波烘烤可以使水分子自熱并由極片內向外擴散,從而達到快速烘烤除水的目的。水及電極材料,如石墨,均是優良的吸收微波材料,但是極片中的金屬集流體會在微波(高頻的電磁波)中產生局部電流;此外還可能因為存在毛刺而造成高頻放電的發生,從而限制了微波在烘烤極片除水中的應用。
發明內容
鑒于背景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極片干燥裝置,其能快速、高效、均勻且安全地對極片進行烘烤并除水。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極片干燥裝置,極片包括集流體和設置在集流體的表面上的含有活性材料的活性材料層,所述極片干燥裝置包括:放卷機構,提供并輸送待干燥的極片并使待干燥的極片的集流體接地;收卷機構,將干燥后的極片進行收卷并使干燥后的極片的集流體接地;以及微波烘烤機構,設置于放卷機構和收卷機構之間。其中,微波烘烤機構包括:金屬箱體,接地且具有相對的供待干燥的極片進入的入口和供干燥后的極片出來的出口;絕緣內層,貼覆在金屬箱體的內壁;微波發生器,設置于金屬箱體外部,產生微波;微波導波管,連接微波發生器和金屬箱體,將微波發生器產生的微波導入金屬箱體內部,以對待干燥的極片進行烘烤,以獲得干燥后的極片;微波吸收組件,設置在金屬箱體的出口或靠近出口,吸收多余微波;出氣口,設置于金屬箱體的一側壁;熱氣管,一端連接出氣口;進氣口,設置于金屬箱體的一側壁,連接熱氣管的另一端;以及除水器,設置于熱氣管上并位于進氣口的上游,吸收熱氣管中氣體的水分。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發明的極片干燥裝置采用微波烘烤的方式可以使水分從極片內部快速地向外擴散,同時開卷干燥的方式能夠高效、定量、均勻的對極片進行干燥,而且該裝置可以防止高頻放電的產生,從而可以安全地實現微波加熱極片除水的目的,此外該裝置結構簡單、成本低廉、對環境要求相對較低、節能環保、容易實現工業化批量生產。
附圖說明
圖1為根據本發明的極片干燥裝置的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根據本發明的極片干燥裝置的另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中的極片干燥裝置的一簡化視圖,其中僅示出從放卷機構向金屬箱體的出口方向觀察到的微波吸收組件與金屬箱體;
圖4為圖3中的相反方向看到的簡化視圖,其中僅示出收卷機構向金屬箱體的出口方向觀察的金屬箱體。
其中,附圖標記說明如下:
1放卷機構312出口
11放卷卷軸 32絕緣內層
12放卷接地軸 33微波發生器
13放卷導向軸 34微波導波管
2收卷機構35微波吸收組件
21收卷卷軸 36出氣口
22收卷接地軸 37熱氣管
23收卷導向軸 38進氣口
3微波烘烤機構39除水器
31金屬箱體 P極片
311入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來詳細說明根據本發明的極片干燥裝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26185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