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林麝飼草無效
| 申請號: | 201410254350.0 | 申請日: | 2014-06-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000020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8-27 |
| 發明(設計)人: | 王文霞;何嵐;葛興芳;劉寶慶;胡德夫;劉樹強;胡曉龍;周冉;齊磊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林業大學;漳州片仔癀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23K1/14 | 分類號: | A23K1/14;A23K1/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紀凱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關暢;王春霞 |
| 地址: | 100083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飼草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林麝飼草,具體涉及一種黃酮最佳含量的林麝飼草。?
背景技術
林麝(Moschus?berezovkii)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已被列入CITES附錄Ⅰ中,由于連續多年的人為干擾,中國的野生林麝資源遭到嚴重破壞。圈養繁育林麝成為保護林麝種群和滿足麝香市場需求的最有效途徑。目前,我國的林麝圈養種群仍然沒有形成規模,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圈養條件下林麝的營養飼喂問題沒有解決。中國專利申請(專利號201310262828.X)已初步確定了林麝的喜食植物及最佳采集季節,并對植物的常規營養成分進行了全面科學的評估,這為人工飼養林麝提供科學實用的依據,并為制定林麝的飼養標準提供重要的參考。?
在前面研究的基礎之上,本課題組又深入的研究了林麝攝食植物中的次生代謝物。植物次生代謝物(Plant?secondary?metabolites,PSMs)是在植物組織中產生的一類對其自身并無明顯生理作用、而對植食性動物具有一定毒性,降低或抑制其生理功能的化學物質,包括萜類、酚類化合物和生物堿等。現代生態學和進化生物學理論認為,PSMs是植物防御植食性動物的一種重要方式。植物與植食性動物在長期協同進化過程中,植物形成一系列的防衛機制,植食性動物則進化形成相應的適應對策。大量研究表明適量的次生代謝產物對食草動物具有營養作用,比如可以提高蛋白質吸收率、提高反芻動物乳品質和肉品質、抗寄生蟲,抗腫瘤,促進細胞新陳代謝,抗潰瘍等。植物黃酮為一類天然植物多酚化合物,廣泛存在于水果、蔬菜、谷類等植物性食物中。研究證實,植物黃酮具有抗氧化、抗炎癥、抗腫瘤等優良的生物學效應。目前已有黃酮作為畜禽飼料添加劑,且能較顯著地促進雄性動物生長、降低飼料成本、提高動物繁殖力和增強機體免疫力等,因此開發黃酮類作為新型飼料添加劑將具有較大的潛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
針對林麝而言,要想把黃酮類化合物作為其飼料的優良添加劑,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確定黃酮的最佳攝入量及飼料中的添加比例。?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林麝飼草,本發明確定了林麝飼草中總黃酮的最佳濃度,可為開發林麝新型飼料提供科學依據,具有重要的科學現實意義。?
本發明所提供的一種林麝飼草,所述林麝飼草中,總黃酮的質量百分含量為?4%~7%。?
上述的林麝飼草中,總黃酮的質量百分含量可為4%~6%。?
上述的林麝飼草中,總黃酮的質量百分含量具體可為4%。?
上述的林麝飼草中,總黃酮的質量百分含量具體可為6%。?
上述的林麝飼草中,總黃酮的質量百分含量具體可為7%。?
本發明的林麝飼草中,“總黃酮”指的是黃酮類化合物,黃酮類化合物泛指兩個具有酚羥基的苯環(A-與B-環)通過中央三碳原子相互連結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其基本母核為2-苯基色原酮。?
本發明還提供了配制林麝飼草的方法,是將飼草中總黃酮的質量含量控制在4%~7%。?
本發明具有如下優點:?
本發明首次對林麝飼草中的黃酮含量進行全面測定分析,并首次根據不同季節林麝攝取飼草中黃酮的含量,確定林麝飼料中黃酮最佳比例范圍。由本發明可以毫無疑義地推斷,本發明確定的總黃酮含量是人工飼養林麝時,配制飼料中總黃酮的最佳含量,在這種條件下,林麝可以得到有效的營養來源,對林麝的生活以及成長最佳。因此,本發明提供的飼草中的總黃酮含量是在自然生活環境下測量得到的,適用于人工飼養林麝時飼草的配制。?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1中制作的蘆丁標準曲線。?
具體實施方式
下述實施例中所使用的實驗方法如無特殊說明,均為常規方法。?
下述實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試劑等,如無特殊說明,均可從商業途徑得到。?
實施例1、林麝攝食植物中總黃酮含量的確定?
1、林麝可食植物種類確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林業大學;漳州片仔癀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北京林業大學;漳州片仔癀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25435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