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包埋趨磁細菌磁小體的藥物緩釋納米微球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410251018.9 | 申請日: | 2014-06-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193733A | 公開(公告)日: | 2015-12-30 |
| 發明(設計)人: | 李曉巖;趙敏;趙慶生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北林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K9/16 | 分類號: | A61K9/16;A61K47/46;A61K31/4745;A61K31/704;A61K31/475;A61K31/337;A61K31/7076;A61P35/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50040 黑龍***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包埋 細菌 小體 藥物 納米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藥物緩釋納米微球,具體涉及一種包埋趨磁細菌磁小體的藥物緩釋納米微球,屬于生物醫藥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大多數臨床藥物存在耐受性差、細胞毒副作用強、口服吸收差、水溶性差、生物半衰期短等缺陷,從而影響藥物的臨床應用。為達到改善藥物性能的目的,國內外發展了擇時脈沖釋藥、藥物前體設計、透皮給藥和納米微球等技術。其中,納米微球緩釋技術具有對靶器官有特異趨向性、藥物釋放持續時間長、提高生物利用度等優勢。
納米微球作為一種藥物輸送平臺,可以提高活性藥物成分,如難溶性藥物、離子性藥物、蛋白質、多肽和小干擾RNA(siRNA)等的功效。納米微球本身沒有藥理作用,也不與藥物發生化學反應。納米微球作為藥物載體具有以下優點:①提高藥物利用率;②提高藥物的選擇性;③減少藥物對正常組織的傷害,降低毒副作用;④將藥物靶向輸送到病變部位,實現靶向給藥。
趨磁細菌(Magnetotacticbacterium)是一類在外磁場的作用下能作定向運動并在體內形成納米磁性顆粒-磁小體(Magnetosome)的細菌,近年來,趨磁細菌及磁小體已成為新的生物資源被廣泛研究于材料學、醫學、生物學、物理學、地質學等多個學科領域,并在仿生學、生態學、醫學、地質學、工業處理、衛生檢驗等多個領域得到應用。趨磁細菌不是分類學上的名詞,它是對體內含磁性顆粒并表現出趨磁行為的所有細菌的通稱。通過對目前已分離純化的一些趨磁細菌菌株的16SrDNA序列的系統進化分析,發現趨磁細菌只存在于Proteobacteria和Nitrospira這2個門內,多數位于Proteobacteria門的α亞綱和δ亞綱,而Nitrospira門中只有Magnetobacteriumbavaricum一種趨磁細菌的存在。在最新版的伯杰系統細菌學手冊中,趨磁細菌被分別歸入Magnetospirillum和Magnetobacterium屬中。其中對M.magnetotacticumMS-1、Magnetospiri-llumsp.AMB-1及M.gryphiswaldenseMSR-1等菌株的研究較為普遍與深入。
磁細菌體內合成鏈狀排列、具有外膜包被的Fe3O4或Fe3S4磁性顆粒—體。磁小體顆粒為單磁疇晶體,大小均勻、納米級(20~120nm)、具有較大的比面值,顆粒外有生物膜包被,不產生細胞毒性,具有極好的生物相容性,因此可以作為新一代納米磁性材料。本發明將磁小體與生物材料混和制備緩釋納米微球,根據不同的治療目的,可將納米微球作為口服緩釋劑型,也可以用于制備靶向載藥的緩釋劑型,可以應用到生物醫藥領域,實現磁固定靶向緩釋給藥。
發明內容
一種包埋趨磁細菌磁小體的藥物緩釋納米微球,由以下成分組成:
所述的藥物成分為抗腫瘤藥物喜樹堿、阿霉素、長春新堿、紫杉醇、秋水仙堿、嘌呤霉素中的一種或幾種。
進一步地,由以下成分組成:
所述的趨磁細菌選擇Magnetospirillum屬或Magnetobacterium屬趨磁細菌;尤其選擇M.magnetotacticumMS-1、Magnetospiri-llumspAMB-1及M.gryphiswaldenseMSR-1菌株中的一種或幾種。
納米微球的粒徑為100nm~50μm;納米微球為表面光滑的實心球體或顆粒。
殼聚糖的分子量為10KDa~2000KDa,優選300KDa~1000KDa,更優選350KDa。
殼聚糖的脫乙酰度為50%~90%,優選60%~80%,更優選75%。
輔料為甲基纖維素、羥乙基纖維素、羥乙基甲基纖維素、羥丙基纖維素、羥丙基甲基纖維素、羥甲基纖維素和羥甲基纖維素鈉、乳糖、甘露聚糖、果膠、海藻酸鈉、海藻酸鉀、瓊脂、角叉等膠、刺槐豆膠、爪耳樹膠和西黃蓍膠中的一種或幾種。
包埋趨磁細菌磁小體的藥物緩釋納米微球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培養結束的趨磁細菌收集,超聲破壁釋放磁小體,施加外加磁場吸附分離磁小體;
(2)將磁小體用生理鹽水沖洗數次,將殼聚糖、輔料、藥物成分混合均勻;
(3)將步驟(2)中混合液通過噴霧干燥來制備納米微球。
進一步地:
超聲條件為:功率100~1000W,優選200~500W,更優選300W。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北林業大學,未經東北林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251018.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