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株多環芳烴降解菌s21-t17(H)-N3及其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1410248117.1 | 申請日: | 2014-06-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004686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8-27 |
| 發明(設計)人: | 邵宗澤;王萬鵬;莊玲萍;王淋 | 申請(專利權)人: | 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 |
| 主分類號: | C12N1/20 | 分類號: | C12N1/20;A62D3/02;C12R1/01;A62D101/20 |
| 代理公司: | 廈門南強之路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5200 | 代理人: | 馬應森 |
| 地址: | 361005 福***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株多環 芳烴 降解 s21 t17 n3 及其 應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環境污染物生物處理,尤其是涉及一株多環芳烴降解菌s21-t17(H)-N3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多環芳烴(Polycyclic?Aromatic?Hydrocarbons,PAHs)是一類含有至少1個苯環的芳香化合物,化學結構十分穩定,疏水性強,不易降解,包括萘、菲、芘等在內,有200多種。PAHs具有高毒性,有很強的“三致”作用,即:致癌、致畸和致突變作用(Sato?H,Aoki?Y.Mutagenesis?by?environmental?pollutants?and?bio-monitoring?of?environmental?mutagens[J].Curr?Drug?Metab.2002,3(3):311-319;Phillips?DH.Fifty?years?of?benzo(a)pyrene[J].Nature.1983,303(5917):468-472;Sternberg?SS.The?carcinogenesis,mutagenesis?and?teratogenesis?of?insecticides.Review?of?studies?in?animals?and?man[J].Pharmacology&Therapeutics.1979,6(1):147-166.)。PAHs是環境致癌化學物質中最大的一類,其中,苯并[α]芘、苯并[α]蒽等是危害最大的,苯并[α]芘是第一個被發現的環境化學致癌物,被國際癌癥研究機構指定為一級致癌物質,已列為國內外環境監測的常規項目之一。PAHs已受到各國環境保護組織的重視,美國環境保護署將16種未帶取代基的PAHs列入了優先治理的污染物黑名單(Autrup?H,Harris?CC,Trump?BF?et?al.Metabolism?of?benzo(a)pyrene?and?identification?of?the?major?benzo(a)pyrene-DNA?adducts?in?cultured?human?colon[J].Cancer?Res.1978,38(11Pt1):3689-3696.)。
大氣中的大部分PAHs來源于煤和石油的不完全燃燒,而陸地環境中則主要來源于固體廢物、工業漏滲和大氣沉降。海洋環境主要PAHs來源是海底原油滲漏、海上運輸、油井滲漏、油輪事故等。PAHs是石油中除烷烴以外的主要組分。全世界平均每天開采出七千萬加侖石油,其中有一半需要通過海洋來運輸,在石油的生產運輸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發生油井自然滲漏、海上運輸泄漏等。更為嚴重的是由于油輪事故導致的大范圍污染,污染物中易揮發的成分通過蒸發進入大氣中,難溶解難揮發的成分少數可以通過光氧化等途徑降解,而多數則通過黏附于海洋沉積物經年累月地在海洋中積累,PAHs就屬于后者。殘留在海洋中的PAHs可能會在海洋生物體內富集從而毒害海洋生物。更甚的是,這種難降解的化合物可能會經過食物鏈累積作用直接影響到人類健康(Shiaris?MP,D.J-S.Polycyclic?aromatic?hydrocarbons?in?surficial?sediments?of?Boston?Harbour,MA,USA.[J].Mar?Poll?Bull.1986,17:469~472.;Baumard,Budzinski,Garrigues.Polycyclic?aromatic?hydrocarbons?in?sediments?and?mussels?of?the?western?Mediterranean?Sea[J].Environ?Toxicol&Chem.1998,15:765-776.)。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未經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24811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新型冷卻鉆井泵缸套活塞連桿
- 下一篇:一種壓縮空氣儲能發電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