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汽車發動機碳罐脫附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410247132.4 | 申請日: | 2014-06-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033292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9-10 |
| 發明(設計)人: | 黃博;林志昌;趙力;陳文都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風汽車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2M25/08 | 分類號: | F02M25/08 |
| 代理公司: | 武漢開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俞鴻 |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汽車發動機 碳罐脫附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汽車蒸汽排放控制系統,具體地指一種汽車發動機碳罐脫附裝置。
背景技術
由于汽油是一種易揮發的液體,在常溫下汽車燃油箱經常充滿蒸汽,燃料蒸發排放控制系統用于將燃料蒸汽引入發動機燃燒,防止燃料蒸汽揮發到大氣中造成燃料浪費及環境污染,在這個過程中,碳罐起到重要作用。
碳罐一般裝在燃油箱和發動機之間,發動機熄火后,燃料蒸汽與新鮮空氣在罐內混合并被吸附貯存在活性碳罐中,當發動機啟動后,裝在活性碳罐與進氣歧管之間的電磁閥門打開,活性碳罐內的汽油蒸汽在進氣管的真空度作用下被潔凈空氣帶入發動機氣缸內參加燃燒,碳罐完成脫附。碳罐單位時間脫附氣體量的大小,即:脫附效率,決定著其在整車實際使用過程中的工作能力,目前,因設計局限,碳罐脫附的氣體量較小,脫附效率有待提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種汽車發動機碳罐脫附裝置,該裝置提高了碳罐的脫附效率及其在整車上的工作能力。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汽車發動機碳罐脫附裝置,包括燃油箱和進氣管,所述燃油箱和進氣管間連有碳罐,所述進氣管上沿進氣方向依次連有空濾器、增壓器、中冷器,及穩壓腔,所述碳罐的燃油進氣口與所述燃油箱連接,所述碳罐的大氣通孔與所述穩壓腔連通,所述碳罐的脫附口與所述增壓器和所述空濾器之間的進氣管連通。
本發明通過將碳罐的大氣通孔與穩壓腔連通,并將碳罐的脫附口與增壓器和空濾器之間的進氣管連通,從而應用增壓發動機上的壓力源和熱空氣進行炭罐脫附,具體地說是,在增壓發動機上空氣經過增壓器和冷凝器后,空氣溫度相對大氣溫度提升,氣體壓力提高,穩壓腔內出現正壓,而增壓器通過廢氣帶動壓縮空氣,在增壓器的作用下增壓器和空濾器之間的進氣管路中出現負壓,從而以這兩處的壓力差為動力源,且以穩壓腔內較高溫度的空氣為脫附氣體,完成炭罐脫附過程,因穩壓腔內為正壓,增壓器前處為負壓,因此,本發明大幅提高了脫附過程的壓力差,在相同脫附時間下,增加了脫附氣體流量,提高了炭罐脫附效率;由于穩壓腔內氣體溫度較高,因炭罐在脫附過程中吸收熱量,使用熱空氣對炭罐進行脫附有利于燃油蒸汽從碳粉中順利脫離,進一步提高了炭罐脫附效率,而且炭罐脫附溫度的提高是依靠發動機自身的熱源,不需增加額外的電驅動加熱設備;穩壓腔內的空氣由于經過了濾清器,潔凈的空氣進行脫附過程有利于提高碳粉的使用壽命;本發明結構簡單,提升了碳罐在整車上的工作能力及汽車的蒸發排放性能。
進一步地,所述碳罐的大氣通孔與所述穩壓腔之間的連接管路上設有第一電磁閥,所述碳罐的脫附口與所述進氣管之間的連接管路上設有第二電磁閥。
更進一步地,所述碳罐的大氣通孔上連有大氣通管,所述大氣通管上設有第三電磁閥,所述碳罐大氣通孔與所述穩壓腔之間的連接管道與所述大氣通管連接。
附圖說明
圖1為一種汽車發動機碳罐脫附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便于更清楚地了解本發明,但它們不對本發明構成限定。
如圖1所示,一種汽車發動機碳罐脫附裝置,包括燃油箱1和進氣管2,所述燃油箱1和進氣管2間連有碳罐3,所述進氣管2上沿進氣方向依次連有空濾器4、增壓器5、中冷器6,及穩壓腔7,所述碳罐3的燃油進氣口301與所述燃油箱1連接,所述碳罐3的大氣通孔302與所述穩壓腔7連通,所述碳罐3的大氣通孔302與所述穩壓腔7之間的連接管路上設有第一電磁閥8,所述碳罐3的脫附口303與所述增壓器5和所述空濾器4之間的進氣管2連通,所述碳罐3的脫附口303與所述進氣管2之間的連接管路上設有第二電磁閥9。其中,所述碳罐3的大氣通孔302上連有大氣通管10,所述大氣通管10上設有第三電磁閥11,所述碳罐大氣通孔302與所述穩壓腔7之間的連接管道與所述大氣通管10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風汽車公司,未經東風汽車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247132.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顯示裝置
- 下一篇:采用均勻圓陣快速測定空間譜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