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自定位電子浮標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246043.8 | 申請日: | 2014-06-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137818A | 公開(公告)日: | 2014-11-12 |
| 發明(設計)人: | 朱文斌;郭愛;陳峰;周永東;徐漢祥;薛利建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省海洋水產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01K93/02 | 分類號: | A01K93/02 |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誠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偉敏 |
| 地址: | 316021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定位 電子 浮標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捕魚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能夠自動移動到主繩和牽引繩連接處上方的自定位電子浮標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延繩釣是一種捕魚作業方式,分布面最廣,數量和產量較高。延繩釣通常包括一條數百海里長的主繩,主繩上設有若干條支繩,支繩末端結有釣鉤和餌料,利用浮、沉子等裝置將主繩敷設于水域的表、中或底層;控制與浮標所連接的牽引繩的長度和沉降力的配備,將釣具沉降至所需要的水層。
由于主繩通常位于水下數百米處,并且主繩會隨洋流飄動,位于水面上的浮標通常距離主繩上方數十米遠,收繩作業時很難準確找到主繩所在的位置。
中國專利授權公開號:CN203262075U,授權公開日2013年5月28日,公開了一種自動變色電子浮標,由漂體上部和漂體下部組成,漂體上部和漂體下部通過鋁合金螺絲電池套連接成一體,并構成設置浮標主體部件的密閉空腔,其中浮標主體部件包括:設置在漂體上部空腔內的直通開關,設置在直通開關上的發光二極管,連接在發光二極管上的光纖,及設置在光纖伸出端上的微晶片;浮標主體部件還包括設置在漂體下部空腔內的針式電池,且針式電池的頂端連接直通開關,針式電池上設有導線一和導線二分別連接發光二級管或微晶片;所述的浮標主體部件由設置在密閉空腔內的硅晶片集成電路總控制連接并控制。該實用新型的不足之處是,功能單一,不能用于標記延繩釣主繩的位置。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發明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浮標很難準確標記主繩位置的不足,提供了一種能夠自動移動到主繩和牽引繩連接處上方的自定位電子浮標及其控制方法。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自定位電子浮標,所述電子浮標通過牽引繩與延繩釣主繩相連接,電子浮標與設于牽引繩與延繩釣連接處的定位發送裝置無線連接;所述電子浮標包括底板、設于底板上的浮體,設于浮體內的控制器、第一定位儀、無線收發器和用于供電的充電電池,設于浮體下部的振動傳感器、舵、螺旋槳、螺旋槳電機和向斜下方傾斜的牽引桿;
所述定位發送裝置包括設于密封腔體內的第二定位儀、微處理器和無線發射器;微處理器分別與第二定位儀和無線發射器電連接;
所述牽引桿、舵、螺旋槳電機和螺旋槳沿著螺旋槳的前進方向由前至后依次排列,舵與設于底板上的轉向電機相連接,牽引桿與舵鉸接連接,舵、螺旋槳電機的轉軸和螺旋槳依次相連接;所述牽引桿上設有傾角傳感器,牽引繩與牽引桿相連接,所述控制器分別與第一定位儀、振動傳感器、傾角傳感器、轉向電機和螺旋槳電機電連接。
本發明的主繩放置于較深的海域中,在海流的沖擊下,主繩會在一定得范圍內小幅擺動,牽引繩在通常狀態下會在主繩的重力及浮體的浮力伸直,不會有彎曲的情況;但是,當有魚上鉤的情況下,魚會帶動牽引繩抖動,牽引繩會處于彎曲狀態,該抖動可以通過振動傳感器檢測出來。
沿著螺旋槳的前進方向由前至后依次排列的牽引桿、舵、螺旋槳電機和螺旋槳用于引領電子浮標移動,由于牽引繩下端與主繩相連接,因此主繩會自動牽引牽引桿指向主繩與牽引繩連接處的上方;傾角傳感器檢測牽引桿相對水平面的傾角X1,控制器利用公式90-X1計算并得到牽引桿與鉛垂線之間的夾角θ1,振動傳感器以時間間隔t1循環檢測振動信號值,控制器計算各個時刻檢測的振動信號值的平均值gpj;
當θ1≥W2并且|gpj-g′|<ε.其中,g′為振動傳感器檢測的當前振動信號值;此時牽引繩處于伸直狀態;
當θ1≥W2并且|gpj-g′|≥ε,此時牽引繩處于彎曲狀態:兩種情況下,控制器分別計算螺旋槳電機的運行時間,從而控制浮體到達主繩與牽引繩連接處的上方。
因此,無論主繩在海流的沖擊下如何擺動,本發明的電子浮標均可自動移動至主繩和牽引繩連接處的上方,沿主繩設置的各個電子浮標可以準確的標記位于水下的主繩的位置,收繩作業時可以迅速及時的找到主繩,節省了尋找主繩的時間,節約了生產成本。
作為優選,還包括設于浮體上部的太陽能板,所述太陽能板與充電電池電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省海洋水產研究所,未經浙江省海洋水產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246043.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