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寒溫帶杜香興安落葉松林火燒跡地火后恢復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244725.5 | 申請日: | 2014-06-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054479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9-24 |
| 發明(設計)人: | 趙鳳君;楊光;周俊亮;劉曉東;舒立福;王立中;田曉瑞;王明玉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01G1/00 | 分類號: | A01G1/00;A01B79/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龍寰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孫皓晨 |
| 地址: | 100091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溫帶 興安 落葉 松林 火燒 跡地 恢復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生態恢復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寒溫帶杜香興安落葉松林火燒跡地火后恢復方法。
背景技術
中國東北的寒溫帶針葉林是橫貫歐亞大陸北部的歐亞針葉林區的最南端,屬于東西伯亞的南方明亮針葉林向南延伸的部分。此區域為我國主要用材林基地之一,森林植被覆蓋率達70%以上。興安落葉松是此區域占絕對優勢的樹種。
興安落葉松適應范圍很廣,在較干旱瘠薄的石礫山地以及水濕的沼澤地,均能生長成林。其根系具有很強的可塑性,既能在較深厚肥沃的土壤上,形成發達的根系,長成通直高大的森林,又能在嚴重沼澤化,具有永凍層的土壤上形成表層的淺根系,并隨著沼澤地蘚類(一般為泥炭蘚)的積累和增厚,不斷萌發出不定根以適應這種特殊濕冷的生境,形成生產力很低的“小老樹”。
由于落葉松生態適應范圍很廣,依生境條件的差異,興安落葉松林在植物組成、結構、外貌和林分生產力上有很大差異。
杜香興安落葉松林是大興安嶺興安落葉松的主要林型之一,分布普遍。多分布于陰坡和半陰坡的下部,坡度在5~10°之間。生境較冷濕。土壤為潛育棕色針葉林土,有輕度的泥炭化現象,枯枝落葉層分解不良。土層較淺薄,永凍層的融解層很淺。
由于上述的立地特點,杜香興安落葉松林立木生長較差,林木病腐也較嚴重。在林木的組成上,除了興安落葉松以外,很少有其他樹種生長,甚至白樺,數量也很少。除了喬木層以外,有比較發育的矮灌木層和苔蘚層。矮灌木層的總蓋度達90%以上。杜香占絕對的優勢,其次有越桔。與矮灌木層處于同一高度的草本層有灰脈苔草、玉簪苔草、小葉章、矮山黧豆、貝加爾野豌豆等中生和中濕生的植物。苔蘚層也比較發育,總蓋度在40%以上,組成的種類較多,主要種類有沼澤皺蒴蘚、濕地蘚、檜葉金發蘚、高山曲尾蘚等;在低濕處,則有粗葉泥炭蘚等。
大興安嶺林區是我國林火發生最嚴重的區域,由于山勢和緩,林火一旦發生,蔓延迅速,往往形成大面積的火燒跡地。到目前為止,大興安嶺林區存在著大面積的不同火燒年份、不同火燒強度的杜香興安落葉松林火燒跡地。但針對該林型的詳細系統的火燒跡地火后恢復模式和技術缺乏,無法滿足大面積火燒跡地生態恢復工程建設的需要。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出針對杜香興安落葉松林不同受損程度火燒跡地詳細和系統的火后恢復方法,為大面積火燒跡地生態恢復工程建設提供技術支撐。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一種寒溫帶杜香興安落葉松林火燒跡地火后恢復方法,包含以下步驟:
(1)火燒跡地調查:
確定林火發生的確切時間:通過查找林火檔案確定林火發生的確切時間;
確定火燒跡地受損級別:
輕度受損火燒跡地:受害立木小于20%;
中度受損火燒跡地:受害立木20%~49%;
重度受損火燒跡地:受害立木50%~90%;
極重度受損火燒跡地:受害立木大于90%;
確定火前林分狀況:通過查找歷史檔案和火燒跡地存留落葉松確定火燒前林分的年齡和結實狀況;
判斷火燒跡地上的落葉松母樹能否為跡地更新提供充足的種源:
輕/中度受損火燒跡地;
火前林分為成熟林,且已開始大量結實;
火燒跡地落葉松母樹的平均胸徑大于20cm;
滿足以上三個條件則火燒跡地上的落葉松母樹能為跡地更新提供充足的種源;
火燒跡地立地條件調查:調查指標包括坡度、坡向、土壤厚度,土壤草根盤結度;
火燒跡地已更新植被調查:調查指標包括更新植被物種組成、高度、蓋度;
(2)當年是否為種子年的判斷,采用以下方法:
前一年6月份的平均溫度顯著超出多年同期氣溫平均值,同時光照狀況良好;
當年2月中旬至3月中旬,落葉松花枝水培實驗表明落葉松有大量結實的可能;
當年5月份中上旬落葉松散粉期和花粉管萌生期未出現降雨和凍害天氣;
滿足以上三個條件則當年是種子年;
(3)輕/中度受損火燒跡地實施更新
具有可提供充足種源的落葉松母樹時采取人工促進天然更新的方法:
筑梗工程實施時間:種子年發生的秋季,并且要在10月份落葉松大落種前完成;
筑梗指標:梗間距2m,梗切面梯形,上底、下底、高分別為0.2m、0.5m、0.3m;
撫育管理:幼苗出土后及時進行補種、補苗、松土除草的撫育管理,持續5年,每年1次;
不具有可提供充足種源的落葉松母樹時采取人工播種或植苗的方法:
人工播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未經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244725.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不同管徑的管材結合結構
- 下一篇:多層模式電極元件的固體電解電容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