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圍堰結構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410242244.0 | 申請日: | 2014-06-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981879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8-13 |
| 發(fā)明(設計)人: | 李向紅;楊勇;張耀三;周毅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19/04 | 分類號: | E02D19/04 |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 地址: | 200082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圍堰 結構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隧道施工領域,尤指一種水域中鋼板樁圍堰結構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在淺埋式軟土隧道工程中,因軟土形成不了壓力拱,只能采用明挖法施工。采用明挖法施工時,需保證干作業(yè)施工環(huán)境,現有做法是采用圍堰技術將明挖法施工區(qū)域圍合起來,然后將施工區(qū)域內的水抽干,再進行明挖法施工。目前的圍堰方法可以分為兩類:圍堰現澆法施工和預制安裝法施工,但在水中通常采用圍堰現澆法施工,一般選擇土石圍堰、鋼筋混凝土沉井圍堰、鋼套箱圍堰、鋼板樁圍堰等。其中,土石圍堰常受到水深、圍堰范圍及施工現場條件限制,大的工程采用土石圍堰需要的土石量過大,具有施工難度大、造價高且工期長等不足。鋼筋混凝土沉井圍堰、鋼套箱圍堰也同樣具有工程造價高、工期長等不足。常規(guī)的鋼板樁圍堰施工方法,圍堰整體穩(wěn)定性較差,適用性受到水深的限制,且圍堰和內支撐的構件焊接質量不易保證,圍堰施工時風險大。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圍堰結構及其施工方法,解決現有鋼板樁圍堰施工中穩(wěn)定性差、與內支撐焊接質量不易保證、施工風險大等問題。
實現上述目的的技術方案是:
本發(fā)明一種圍堰結構,包括:
兩排鋼板樁,并行插入水域底部土層中且相互之間形成圍合空間;
圍檁,對稱橫設于兩排所述鋼板樁相背的外側且通過拉桿固定于所述鋼板樁;
土工膜,設于所述圍合空間內,且與兩排所述鋼板樁相對的內側及所述水域的底部土層貼合;
土體結構,填覆于所述圍合空間內且被所述土工膜圍合。
采用圍檁和拉桿夾設固定鋼板樁,省去了現有技術中的內支撐,減少了工程量,且圍堰結構的整體穩(wěn)定性好,不受圍堰和內支撐焊接質量的影響,適用性廣且風險小。鋼板樁、圍檁可以回收利用,不浪費鋼材,節(jié)約施工成本。土工膜及土體結構,增強圍檁結構的防滲效果,有效保證圍堰內工程的干作業(yè)施工。本發(fā)明具有施工周期短、工程造價低、施工質量易于保證且難度低等優(yōu)點。
本發(fā)明圍堰結構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拉桿沿所述圍檁方向間隔設置。
本發(fā)明圍堰結構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拉桿為鋼筋。
本發(fā)明圍堰結構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鋼板樁穿過所述水域底部的泥炭質土層并埋入下一土層1至2米。
本發(fā)明圍堰結構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鋼板樁露出所述水域底部土層之上的長度與埋入所述水域底部土層中的長度比為1:1至1:2。
本發(fā)明一種圍堰結構的施工方法,包括:
根據場地地質條件和防滲要求,確定鋼板樁的尺寸以及插入位置;
將兩排鋼板樁平行插入水域底部土層中,兩排所述鋼板樁之間形成有圍合空間;
設置土工膜以及圍檁,所述土工膜鋪設于所述圍合空間內并貼合于兩排所述鋼板樁相對的內側以及水域的底部土層,所述圍檁橫設于所述兩排鋼板樁相背的外側且通過拉桿固定于所述鋼板樁;
于土工膜之上填土,形成土體結構。
采用圍檁和拉桿夾設固定鋼板樁,省去了現有技術中的內支撐,減少了工程量,且圍堰結構的整體穩(wěn)定性好,不受圍堰和內支撐焊接質量的影響,適用性廣且風險小。鋼板樁、圍檁可以回收利用,不浪費鋼材,節(jié)約施工成本。土工膜及土體結構,增強圍檁結構的防滲效果,有效保證圍堰內工程的干作業(yè)施工。本發(fā)明具有施工周期短、工程造價低、施工質量易于保證且難度低等優(yōu)點。
本發(fā)明圍堰結構的施工方法的進一步改進在于,設置土工膜以及圍檁時,將圍檁固定于兩排所述鋼板樁相背的外側,再將土工膜鋪設于兩排所述鋼板樁相對的內側。
本發(fā)明圍堰結構的施工方法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插入鋼板樁時,采用先外側后內側、分段交叉前進施工。
本發(fā)明圍堰結構的施工方法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鋼板樁穿過所述水域底部的泥炭質土層,并埋入下一土層中1米至2米。
本發(fā)明圍堰結構的施工方法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鋼板樁露出所述水域底部土層之上的長度與埋入所述水域底部土層中的長度比為1:1至1:2。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圍堰結構的剖面圖;
圖2為本發(fā)明圍堰結構的施工方法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24224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逆變電源中母線電容逆變模塊結構
- 下一篇:水田機械行走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