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姜黃素納米結構脂質載體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410242162.6 | 申請日: | 2014-05-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989659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8-20 |
| 發(fā)明(設計)人: | 張景勍;晏子俊;孫立力;萬坤;李萬玉;胡雪原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醫(yī)科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K9/51 | 分類號: | A61K9/51;A61K31/12;A61K47/44;A61P29/00;A61P39/06;A61P35/00;A61P1/16;A61P3/06;A61P31/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00016***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姜黃 納米 結構 載體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醫(yī)藥制劑領域,涉及姜黃素納米結構脂質載體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姜黃素是從姜科植物姜黃的根莖中得到的一種酚類化合物,是中藥姜黃的有效成分,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姜黃素有抗炎、抗氧化、抗腫瘤、利膽、降血脂、抑菌等多種藥理作用。游離姜黃素由于其難溶于水,在體內不易吸收,生物利用度低,且代謝快,半衰期短,限制了其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納米結構脂質載體是在固體脂質納米粒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第二代固體脂質納米粒,是一種新型的納米結構給藥系統(tǒng)。本發(fā)明將納米結構脂質載體作為姜黃素的載體,以增加姜黃素的體內吸收,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并保持其較長時間的有效血藥濃度。姜黃素納米結構脂質載體為姜黃素提供了可供選擇的新型遞送系統(tǒng),具有重要意義。
經查詢專利及文獻,目前尚無采用微乳-納米粒法制備姜黃素納米脂質載體的任何研究報道。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姜黃素納米結構脂質載體及其制備方法。姜黃素納米結構脂質載體具有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長的優(yōu)點。本發(fā)明制備得到的姜黃素納米結構脂質載體極大地克服了姜黃素不易溶于水、口服生物利用度較低、代謝過快等缺點,為姜黃素提供了可供選擇的新型遞送系統(tǒng),具有明顯的研究價值和實用意義。
本發(fā)明提供的姜黃素納米結構脂質載體,其特征在于制劑中各組分重量百分比為:姜黃素0.1-1份,聚乙二醇-400?6-12份,聚氧乙烯蓖麻油9-15份,水相(1)2-6份,油酸乙酯25-40份,三棕櫚酸甘油酯0.5-1.5份,磷脂1-3份,單硬脂酸甘油酯2-4份,吐溫-80?1.5-3.5份,水相(2)70-200份。本發(fā)明提供的姜黃素納米結構脂質載體,可以采用微乳-納米粒法制備,步驟如下:(1)姜黃素納米乳制備:稱取姜黃素、油酸乙酯、聚乙二醇-400及聚氧乙烯蓖麻油,水浴中避光攪拌后,將水相(1)緩慢滴加至上述制劑中,避光攪拌,即得姜黃素納米乳;(2)姜黃素納米結構脂質載體的制備:稱取單硬脂酸甘油酯、磷脂、三棕櫚酸甘油酯,置于圓底燒瓶中,加入無水乙醇或二氯甲烷,水浴避光旋干,使圓底燒瓶內壁形成均勻分布的薄膜,加入姜黃素納米乳,另稱取吐溫-80,加入水相(2),超聲使其充分溶解;將吐溫-80溶液加入到圓底燒瓶中,置冰浴中超聲,使圓底燒瓶內壁的薄膜脫落,即得姜黃素納米結構脂質載體。
用本發(fā)明制得的姜黃素納米結構脂質載體的平均粒徑約為232.7nm(圖1),透射電鏡下姜黃素納米結構脂質載體成圓形(圖2)。大鼠口服給藥后體內藥動學考察結果表明,相對于姜黃素,姜黃素納米結構脂質載體的體內清除率降低,藥時曲線下面積增大,峰濃度Cmax增大,姜黃素納米結構脂質載體可提高吸收,在體內的生物利用度明顯增加。雄性SD大鼠灌胃給藥姜黃素納米結構脂質載體或姜黃素,給藥劑量均為50mg/kg。分別于給藥后不同時間眼眶后靜脈叢取血,置于肝素化試管中,混勻,6000rpm離心5min,分離上層血漿,于-20℃冰箱中保存?zhèn)溆谩Q獫{樣品處理方法為:吸取200μL血漿樣品,加入20μL內標工作液尼群地平,再加入乙酸乙酯1.0mL,渦旋2min,12000rpm離心10min,吸取上層有機相于另一離心管中,利用氮氣吹干儀吹干溶劑后,用100μL流動相(乙腈∶5%冰醋酸溶液=45∶55(V/V))復溶,取20μL復溶液采用高效液相法用內標法進行檢測,結果代入回歸方程計算血藥濃度,得到藥時曲線(圖3)。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醫(yī)科大學,未經重慶醫(yī)科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242162.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