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低山丘陵地區杉木造林整地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410241434.0 | 申請日: | 2014-06-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988602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8-20 |
| 發明(設計)人: | 不公告發明人 | 申請(專利權)人: | 黃振忠 |
| 主分類號: | A01B79/00 | 分類號: | A01B79/00;A01G23/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33900 廣西壯族***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山丘 地區 杉木 造林 整地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林木栽培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低山丘陵地區杉木造林整地方法,屬于營林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Lanb.)Hook)屬裸子植物門,松柏綱,松柏目,杉科,杉木屬。是我國特有的用材林樹種,生長快、材質好、用途廣、產量高,是群眾最喜愛的造林樹種,木材產量占全國商品材的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杉木是來亞熱帶樹種,喜溫、喜濕、怕風、怕旱,中心產區一般在多霧多濕的山區,由于根系集中分布在土壤表層,所以對土壤的要求高于一般樹種,喜肥嫌瘦,怕堿怕鹽。要達到速生豐產,對整地環節要求也高,特別是在低山丘陵地區,往往由于整地方式不恰當而造成杉木營林失敗。傳統的杉木造林整地方式一般有全墾整地、帶狀整地和快狀整地三種,所謂全墾整地就是將造林地全部翻挖,深度達20~30厘米,其缺陷是,用工量大,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帶狀整地是指沿水平方向隔一定距離進行條帶狀挖土整地,上下帶的中心距離與造林行距一致,其缺陷是:雜草灌木根系沒有徹底清除,土壤結構沒有得到改善,造林后,雜草生長旺盛,而杉木卻生長緩慢;快狀整地是指只在栽植點上挖穴翻土,一般穴的規格是40㎝~50㎝×50㎝~60㎝,深30㎝~40㎝,缺陷是土壤結構沒有得到有效改善,造林成活率低,生長緩慢,雜草生長旺盛。
發明內容
發明目的: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特別適宜于低山丘陵地區的杉木造林整地方法。
技術方案:本發明所述的杉木造林整地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1、挖壕溝:沿山坡從下向上順著山坡等高線挖溝掏土,溝寬60~70厘米,深50厘米,將表土和心土分開;
2、筑土埂:在溝的下坡用心土筑成土埂;
3、表土回填:待溝開好后將上坡表土鏟填于溝內,填滿略成壟形即可;
4、挖栽植穴:按造林行距1.5~2米挖第二條壕溝,然后按1.5~1.8米株距在溝內挖50×50×40㎝栽植穴。
有益效果: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能換填表土肥土,加深松土層,改進土壤的深層結構,加強透水通氣性能和保水蓄肥能力,促進微生物活動,從而提高了土壤的肥力,有利于杉木的根系發育和地上部分快速生長,因此栽培成活率達95%以上,而且樹苗移栽后生長迅速,杉木苗木長到3年生時,樹高已達3.2米以上,使原來認為不宜種杉木的低山丘陵地帶也可以培育出速生豐產林杉木林。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事例對本發明技術方案進行詳細說明。
生產地址:廣西壯族自治區那坡縣德隆鄉低山丘陵地帶。
具體造林整地步驟:
1、挖壕溝:沿山坡從下向上順著山坡等高線挖溝掏土,溝寬60~70厘米,深50厘米,將表土和心土分開;
2、筑土埂:在溝的下坡用心土筑成土埂;
3、表土回填:待溝開好后將上坡表土鏟填于溝內,填滿略成壟形即可;
4、挖栽植穴:按造林行距1.8~2米挖第二條壕溝,然后按1.6米株距在溝內挖50×50×40㎝栽植穴。
此次栽培試驗,2010年4月完成移栽培,面積150畝,經過測量驗收,造林成活率達95.5%,比傳統對照整地方式的提高8.5%,到2013年9月份測量,平均樹高達3.5米,對照高1.1米,速生效果明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黃振忠,未經黃振忠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24143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提高茄子種子發芽率的方法
- 下一篇:多功能微耕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