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微納多孔硅材料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241418.1 | 申請日: | 2014-06-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979485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8-13 |
| 發明(設計)人: | 李偉;廖家科;呂小龍;鐘豪;蔣亞東 | 申請(專利權)人: | 電子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B81C1/00 | 分類號: | B81C1/00;B82Y40/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華典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23 | 代理人: | 徐豐 |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多孔 材料 制備 方法 | ||
1.一種微納多孔硅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a:背電極及背電極封裝:利用真空鍍膜機,在清洗好的硅基材料的非拋光面上鍍鋁膜,用抗酸堿腐蝕膠帶對背電極進行密封保護;
b:電化學腐蝕制備多孔硅:將步驟a得到的鋁背電極單晶硅片進行電化學腐蝕,得到微米尺度的多孔硅材料;
c:金屬催化化學刻蝕前處理:去除多孔硅表面氧化層和背電極鋁,然后用去離子水進行清洗,并在氮氣氣氛中吹干;
d:金屬催化化學刻蝕:采用銀作為催化劑,對步驟c得到的吹干的多孔硅進行化學刻蝕,去除殘留在多孔硅微結構中的金屬粒子,即得所述的微納多孔硅材料。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納多孔硅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a中所述的鋁膜厚度為0.1~0.3mm。
3.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納多孔硅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a中所述的硅基材料為電阻率0.0043Ω·cm的N型(100)單晶硅;步驟b中所述的電化學腐蝕包括以下內容:電化學腐蝕液為質量分數40%的HF溶液和無水乙醇,按1:3體積比配制的混合溶液,電化學腐蝕的電流密度為0.124A/cm3,在光照條件下刻蝕時間30min。
4.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納多孔硅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a中所述的硅基材料為電阻率為0.01~0.02Ω·cm的P型(111)單晶硅;步驟b中所述的電化學腐蝕包括以下內容:電化學腐蝕液為質量分數40%的HF溶液和二甲基乙酰胺,按1:1的體積比配制的混合溶液,電化學腐蝕的電流密度為0.168A/cm3,在光照條件下刻蝕30min。
5.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納多孔硅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c中所述的去除多孔硅表面氧化層和背電極鋁包括以下內容:將步驟b得到的多孔硅材料放入質量分數5%的HF水溶液中,反應30s。
6.?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微納多孔硅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d中所述的金屬催化化學刻蝕包括以下內容:在30℃水浴條件下,將步驟c得到的吹干的多孔硅材料放入腐蝕液中進行腐蝕15min,然后用銀粒子去除液作用5min,即得所述的微納多孔硅材料;所述的腐蝕液為0.05mol/L的AgNO3溶液、質量分數40%的HF水溶液和質量分數30%的H2O2,按1:1:2的體積比組成的混合溶液。
7.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微納多孔硅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d中所述的金屬催化化學刻蝕包括以下內容:采用銀鏡反應,在步驟c得到的多孔硅材料表面沉積金屬銀,在50℃水浴條件下,將表面沉積金屬銀的多孔硅材料放入刻蝕液中刻蝕1h,然后用銀粒子去除液作用5min,即得所述的微納多孔硅材料;所述的刻蝕液為質量分數10%的HF水溶液和質量分數0.6%的H2O2溶液按1:1的體積比組成的混合液。
8.根據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微納多孔硅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銀粒子去除液為質量分數90%?H2SO4溶液、質量分數50%HNO3溶液和去離子水按1:1:1?的體積比組成的混合溶液。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微納多孔硅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在步驟c得到的多孔硅材料表面沉積金屬銀包括以下內容:配制銀氨溶液,加入葡萄糖溶液或乙醛,得到銀鏡反應溶液,將多孔硅材料放入所述的銀鏡反應溶液中作用1min后取出,用去離子水洗滌,即得表面沉積金屬銀的多孔硅材料。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微納多孔硅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銀鏡反應溶液包括以下內容:在24mL質量分數2%的AgNO3溶液中滴入質量分數2%的NaOH溶液至產生褐色沉淀,再滴入質量分數2%的氨水直至沉淀恰好溶解,即得銀氨溶液,再向銀氨溶液中加入10ml質量分數為2%的葡萄糖水溶液,充分振蕩后,即得所述的銀鏡反應溶液。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電子科技大學,未經電子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241418.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