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懸浮式藻類生長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240211.2 | 申請日: | 2014-05-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082121A | 公開(公告)日: | 2014-10-08 |
| 發明(設計)人: | 徐開達;張亞洲;薛利建;李振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省海洋水產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01G33/00 | 分類號: | A01G33/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誠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偉敏 |
| 地址: | 316021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懸浮 藻類 生長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人工藻礁,具體涉及一種在沿海海域投放的懸浮式藻類生長裝置。
背景技術
人工藻礁是專門增殖藻類的人工礁體,是人為設置在水域中,為海洋藻類提供生長繁殖的場所;從而吸引魚蝦等水生動物到藻場來索餌、繁育,以達到優化海底環境,保護、增殖漁業資源的目的;而且藻類在生長過程中,能夠通過光合作用吸收水中的N、P合成自身的有機物質,并釋放出氧,降低水體的N、P濃度,凈化水域環境,能夠有救地預防和治理水域的富營養化.改善水域生態環境,克制“赤潮”爆發,吸收重金屬離子,保護海洋環境。另一方面,海藻場創造的經濟價值很大,海藻本身有工業、食用、醫用價值。
目前的人工藻礁多為沉底式藻礁,即藻礁投放到海域后將下沉至海底,只能在海底構建藻場;而無法利用水域中層、中上層或中下層進行增殖,因而如何進一步利用水域中層、中上層或中下層進行增殖,對凈化水域環境,改善水域生態環境是非常有意義的。
例如,中國專利公開號CN202680165U,公開日2013年1月23日,發明創造的名稱為一種用于海藻移植的礁體,包括鋼筋底座與藻礁基體兩部分,所述鋼筋底座與藻礁基體為分體結構,所述藻礁基體為由混凝土材質構成的圓頂形狀,所述鋼筋底座通過其上的垂直連接部與藻礁基體的中間連接,所述藻礁基體上設有用于放置小礁塊的預留孔。該申請案的用于海藻移植的礁體同樣為沉底式藻礁。
例如,中國專利公開號CN102657072A,公開日2012年9月12日,發明創造的名稱為一種人工移植藻礁的固定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在目的海區的自然巖礁基質上用沖擊鉆鉆孔;通過連接組件把各種大小及形狀的人工藻礁固定在自然巖礁基質上。該申請案同樣為沉底式藻礁。
例如,中國專利公開號CN103609424A,公開日2014年3月25日,發明創造的名稱為一種復合型人工藻礁,包括成藻礁和幼苗礁,所述成藻礁包括一實心底座,實心底座上表面鑲嵌一形狀和大小與上表面相同的金屬框架,金屬框架內設有貝殼網袋,上表面中心處鑲嵌一金屬立桿,立桿上端焊接一鋼環,金屬框架和鋼環之間固定若干苗繩,所述幼苗礁緊固在成藻礁實心底座的側面,幼苗礁上附有海藻幼苗。該申請案的人工藻礁同樣為沉底式藻礁。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第一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人工藻礁多為沉底式藻礁,無法利用水域中層、中上層或中下層進行增殖,提供一種能夠控制藻礁懸浮深度,充分利用水域中層、中上層或中下層進行增殖,有效修復、改善近海生態環境的懸浮式藻類生長裝置。
本發明在第一目的基礎上的另一目的是為了效避免因海浪波動較大,使得懸浮礁體上下浮動劇烈,而導致藻礁上附著的海藻被破壞的懸浮式藻類生長裝置。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懸浮式藻類生長裝置包括浮力裝置及通過連接繩索懸掛在浮力裝置下方的藻礁支撐體;所述藻礁支撐體包括往下凹陷的半球形支撐架及若干設置在半球形支撐架上的海藻附著基塊,各海藻附著基塊上分別設有穿繩通孔,且各海藻附著基塊上的穿繩通孔內分別設有安裝繩,各海藻附著基塊分別通過安裝繩固定在半球形支撐架上。
本方案的藻礁支撐體通過浮力裝置懸掛在水域中,并且可以通過調節連接繩索的長度來控制藻礁支撐體懸掛的深度,在水域中層、中上層或中下層進行增殖,充分利用水域資源,有效修復、改善近海生態環境。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省海洋水產研究所,未經浙江省海洋水產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24021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提高棉花產量和品質的育種方法
- 下一篇:一種智能灌溉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