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汽車后尾燈無效
| 申請號: | 201410233436.5 | 申請日: | 2014-05-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994386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8-20 |
| 發明(設計)人: | 王繼財;李為永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迅馳汽車部件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1S8/10 | 分類號: | F21S8/10;F21V13/02;F21W101/1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2300 江蘇省鎮***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汽車 尾燈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汽車燈具行業,特別是涉及一種汽車后尾燈。
背景技術
隨著現代照明技術的不斷進步,新材料、新工藝、新科技廣泛運用,以及人們對各種照明原理及其使用環境的深入研究,突破了以往單純照明、亮化環境的傳統理念,極大的豐富了現代燈具對照明環境的表現力與美化效果。汽車后尾燈作為汽車重要的零部件,燈具的外觀、造型效果對整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市場上汽車用后尾燈流行較為均勻發光的效果,均勻發光效果一般通過如下方法來實現,1:光導條加反光襯板的方式來實現;2:通過方光LED來實現;3:使用添加擴散劑的亞克力材料來實現。由于三種方式成本均較高,在中低端車型中很少使用。目前在中低端車型中一般是通過在燈罩內表面設置花紋來達到較為均勻的發光效果,從實際產品發光效果來看,無法達均勻的效果,使得燈具整體無法滿足顧客的造型要求。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缺陷,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汽車后尾燈,是通過在反射鏡上安裝LED線路板,并在LED線路板前安裝二層內燈罩,將LED點光源轉變為面光源,使得后尾燈達到發光均勻的效果。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汽車后尾燈,由燈殼、外燈罩、反射鏡組成,所述的反射鏡安裝在燈殼上,所述的燈殼通過焊接工藝與外燈罩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射鏡上安裝有LED線路板,并在LED線路板前安裝有第一層內燈罩,使LED點光源轉變為面光源,再通過第一層內燈罩前安裝的第二層內燈罩將第一層內燈罩未能轉變的點光轉變為面光源,使后尾燈發光均勻。
所述的第一層內燈罩及第二層內燈罩上分別設有安裝孔,第一層內燈罩通過安裝孔限位于反射鏡對應安裝孔中,第二層內燈罩通過安裝孔限位于第一層內燈罩安裝孔中后,使用螺釘通過安裝孔將反射鏡、第一層內燈罩及第二層內燈罩與燈殼連接固定。
所述的裝飾框通過卡腳安裝在第二層內燈罩上,并對第二層內燈罩上的安裝孔進行覆蓋。
所述的第一層內燈罩及第二層內燈罩外表面為磨砂面。
本發明,LED點光源轉變為面光源,使得后尾燈達到發光均勻的效果。具有結構簡單,大大降低設計開發費用,安裝方便快捷,同時提高了產品的競爭力。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剖切示意圖?。
圖中:?1為燈殼、2為外燈罩、3為反射鏡、4為LED線路板、5為第一層內燈罩、6為第二層內燈罩、7這裝飾框。
具體實施方式
由圖1知,一種汽車后尾燈,由燈殼1、外燈罩2、反射鏡3組成,在反射鏡3上安裝上LED線路板4后,先將反射鏡3通過安裝孔限位在燈殼1上,將第一層內燈罩5通過燈罩上的安裝孔限位在反射鏡3中的安裝孔內,后將第二層內燈罩6通過燈罩上的安裝孔限位在第一層內燈罩5上的安裝孔內,再使用螺釘將四者連接固定,后將裝飾框7通過卡腳固定連接在第二層內燈罩6上的安裝孔上方,起到遮蓋又能美化燈具的作用,后將外燈罩2通過焊接工藝與燈殼1進行連接,后尾燈完成。由于在LED光源前安裝了第一層內燈罩5,且第一層內燈罩5外表面為磨沙面,使LED點光源轉變為面光源;再通過在第一層內燈罩5前安裝的第二層內燈罩6,且外表面也進行了磨沙處理,即可將第一層內燈罩5未能轉變的點光轉變為面光源,使得后尾燈達到發光均勻的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迅馳汽車部件有限公司,未經江蘇迅馳汽車部件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233436.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