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電沉積聚酰胺酸制備三維有序多孔聚酰亞胺薄膜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233062.7 | 申請日: | 2014-05-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981560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8-13 |
| 發明(設計)人: | 李垚;劉俊凱;趙九蓬 | 申請(專利權)人: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C25D13/06 | 分類號: | C25D13/06;C25D13/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思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41 | 代理人: | 李濤;張東山 |
| 地址: | 150006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南***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沉積 聚酰胺 制備 三維 有序 多孔 聚酰亞胺 薄膜 方法 | ||
1.一種電沉積聚酰胺酸制備三維有序多孔聚酰亞胺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驟:
(1)制備模板
將微球分散到分散劑中,配制微球均勻分散的分散液;將潔凈的基板放入培養瓶,瓶中注入適量的分散液,將培養瓶放入溫度為30-60℃的培養箱,待溶劑揮發制得電沉積用模板;
(2)制備聚酰胺酸乳液
(2.1)將聚酰亞胺的前驅體聚酰胺酸溶于適當的極性有機溶劑中,或將二酐與二胺單體按比例加入極性有機溶劑中,在15-50℃下加熱攪拌10-25小時,得到聚酰胺酸溶液,溶液中聚酰胺酸的質量分數為12%;
(2.2)取步驟(2.1)制得的聚酰胺酸溶液,降溫至0-10℃,加入適量縛酸劑,攪拌器攪拌,時間為0.5-3h,然后以1-5℃/min的升溫速率加熱到20-40℃,最后加入適量的乳化劑和極性有機溶劑,繼續攪拌1-10h,得到電沉積用聚酰胺酸乳液;所述的聚酰胺酸乳液中縛酸劑與羧基的摩爾比為0.25-1.5:1,乳化劑與極性有機溶劑的體積比為2-4:1,聚酰胺酸的質量分數為1-7%;
(3)電沉積聚酰胺酸薄膜
以步驟(1)制得的電沉積用模板作為工作電極,對電極與工作電極相對放置,距離為5-15cm,使用電泳儀或電化學工作站用電沉積法沉積步驟(2)所制得的電沉積用聚酰胺酸乳液,得到聚酰胺酸薄膜,沉積電壓為1-200V,沉積時間為1-50min;
(4)去除模板及熱處理亞胺化
(4.1)將步驟(3)所得的沉積有聚酰胺酸的基板放入真空干燥箱中,在25-40℃下脫除氣泡;升高溫度,在50-150℃加熱1-5h固化,升溫速度為1-5℃/min,得到聚酰胺薄膜;將聚酰胺薄膜從基板上取下,然后浸入適當刻蝕劑將微球溶解,得到多孔聚酰胺薄膜;
(4.2)采用梯度升溫亞胺化的方法,將步驟(4.1)所得的多孔聚酰胺薄膜在惰性氣體環境下進行熱處理,使聚酰胺亞胺化,得到三維有序多孔聚酰亞胺薄膜。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沉積聚酰胺酸制備三維有序多孔聚酰亞胺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所述的微球為二氧化硅或聚苯乙烯微球,微球粒徑為5-2000n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沉積聚酰胺酸制備三維有序多孔聚酰亞胺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所述的基板為ITO玻璃、金屬板或硅片。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沉積聚酰胺酸制備三維有序多孔聚酰亞胺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所述的極性有機溶劑為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基乙酰胺、二甲基亞砜或它們的混合物。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沉積聚酰胺酸制備三維有序多孔聚酰亞胺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所述的縛酸劑為三乙胺或三丙胺,所述的乳化劑為甲醇。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沉積聚酰胺酸制備三維有序多孔聚酰亞胺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4)中所述的刻蝕劑為氫氟酸、氫氟酸氨水溶液或四氫呋喃;氫氟酸及氫氟酸氨的質量分數為5-40%。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沉積聚酰胺酸制備三維有序多孔聚酰亞胺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5)中所述的熱處理溫度與時間為:100℃下1h,200℃下1h,300℃下2-5h,升溫度率為1-10℃/min。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沉積聚酰胺酸制備三維有序多孔聚酰亞胺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5)中所述的惰性氣體為氬氣或氮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哈爾濱工業大學,未經哈爾濱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233062.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植物保護用昆蟲捕集器
- 下一篇:一種燒結剛玉球的窯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