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治療咽痛型中耳炎的中藥制劑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410231635.2 | 申請日: | 2014-05-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013913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9-03 |
| 發(fā)明(設(shè)計)人: | 王偉;王祥君 | 申請(專利權(quán))人: | 王祥君 |
| 主分類號: | A61K36/9066 | 分類號: | A61K36/9066;A61P27/16;A61P31/04;A61K35/56;A61K35/64 |
| 代理公司: | 青島發(fā)思特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董寶錁 |
| 地址: | 222100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quán)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guān)鍵詞: | 一種 治療 咽痛型 中耳炎 中藥 制劑 | ||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咽痛型中耳炎的中藥制劑,屬于中藥領(lǐng)域。
背景技術(shù)
中醫(yī)認為咽痛型中耳炎是由膿性細菌所引起,多因咽部炎癥經(jīng)耳咽管侵入耳所致,因此病主要癥狀為耳內(nèi)流膿,故祖國醫(yī)學(xué)稱為耳膿,俗稱耳朵底子。臨床表現(xiàn):咽部刺痛難忍,耳內(nèi)突發(fā)疼痛,常為劇烈的跳痛或脹痛,可伴有聽力減退,耳鳴,發(fā)熱惡寒,頭痛,小便黃,舌質(zhì)紅,苔黃膩,脈弦數(shù)等。局部檢查,鼓膜充血、外凸。穿孔后有搏動性流膿。
目前治療咽痛型中耳炎的藥物一般采用磺胺類及抗菌素。但此類藥物存在效果不理想,見效慢,副作用大的缺陷。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咽痛型中耳炎的中藥制劑,該中藥制劑療效確切、見效快且無毒副作用。
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方案是:
一種治療咽痛型中耳炎的中藥制劑,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
夏枯草15、蒲公英12、白鮮皮8、三白草8、梔子10、太子參10、野菊花12、蜂房10、薏苡仁10、降香8、郁金8、絲瓜絡(luò)8、天葵子8、青黛6、石決明6、玉竹10、青果10。
配制及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一劑,分早晚兩次飯后服用。
各中藥的藥理作用:
夏枯草:辛、苦,寒。歸肝、膽經(jīng)。功效與主治:清火,明目,散結(jié),消腫。用于目赤腫痛,目珠夜痛,頭痛眩暈,瘰疬,癭瘤,乳癰腫痛;甲狀腺腫大,淋巴結(jié)結(jié)核,乳腺增生,高血壓。
蒲公英:苦、甘,寒。歸肝、胃經(jīng)。功效與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散結(jié),利尿通淋。用于疔瘡腫毒,乳癰,瘰疬,目赤,咽痛,肺癰,腸痛,濕熱黃疸,熱淋澀痛。
白鮮皮:苦,寒。歸脾、胃、膀胱經(jīng)。功效與主治:清熱燥濕,祛風(fēng)解毒。用于濕熱瘡毒,黃水淋漓,濕疹,風(fēng)疹,疥癬瘡癩,風(fēng)濕熱痹,黃疽尿赤。
三白草:甘、辛,寒。歸肺、膀跳經(jīng)。功效與主治: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用于小便不利,淋瀝澀痛,白帶,尿路感染,腎炎水腫;外治瘡瘍腫毒,濕疹。
梔子:苦,寒。歸心、肺、三焦經(jīng)。功效與主治:瀉火除煩,清熱利尿,涼血解毒。用于熱病心煩,黃疽尿赤,血淋澀痛,血熱吐衄,目赤腫痛,火毒瘡瘍;外治扭挫傷痛。
太子參:甘、微苦,平。歸脾、肺經(jīng)。功效與主治:益氣健脾,生津潤肺。用于脾虛體倦,食欲不振,病后虛弱,氣陰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
野菊花:苦、辛,微寒。歸肝、心經(jīng)。功效與主治:清熱解毒。用于疔瘡癰腫,目赤腫痛。頭痛眩暈。
蜂房:甘,平。歸胃經(jīng)。功效與主治:祛風(fēng),攻毒,殺蟲,止痛。于齲齒牙痛,瘡瘍腫毒,乳癰,瘰疬,皮膚頑癬,鵝掌風(fēng)。
薏苡仁:甘、淡。涼。歸脾、胃、肺經(jīng)。功效與主治:健脾滲濕,除痹止瀉,清熱排膿。用于水腫,腳氣,小便不利,濕痹拘攣,脾虛泄瀉,肺痛,腸癰;扁平疣。
降香:辛,溫。歸肝、脾經(jīng)。功效與主治:行氣活血,止痛,止血。用于脘腹疼痛,肝郁脅痛,胸痹刺痛,跌撲損傷,外傷出血。
郁金:辛、苦,寒。歸肝、心、肺經(jīng)。功效與主治:行氣化瘀,清心解郁,利膽退黃。用于經(jīng)閉痛經(jīng),胸腹脹痛、刺痛,熱病神昏,癲癇發(fā)狂,黃疸尿赤。
絲瓜絡(luò):甘,平。歸肺、胃、肝經(jīng)。功效與主治:通絡(luò),活血,祛風(fēng)。用于痹痛拘攣,胸脅脹痛,乳汁不通。
天葵子:甘、苦,寒。歸肝、胃經(jīng)。功效與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散結(jié)。用于癰腫疔瘡,乳痛,瘰病,毒蛇咬傷。
青黛:咸,寒。歸肝經(jīng)。功效與主治:清熱解毒,涼血,定驚。用于溫毒發(fā)斑,血熱吐衄,胸痛咳血,口瘡,痄腮,喉痹,小兒驚癇。
石決明:咸,寒。歸肝經(jīng)。功效與主治:平肝潛陽,清肝明目。用于頭痛眩暈,目赤翳障,視物昏花,青盲雀目。
玉竹:甘,微寒。歸肺、胃經(jīng)。功效與主治:養(yǎng)陰潤燥,生津止渴。用于肺胃陰傷,燥熱咳嗽,咽于口渴,內(nèi)熱消渴。
青果:甘、酸,平。歸肺、胃經(jīng)。功效與主治:清熱,利咽,生津,解毒。用于咽喉腫痛,咳嗽,煩渴,魚蟹中毒。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采用天然中藥為原料,療效確切且無毒副作用,能有效治愈咽痛型中耳炎且不易復(fù)發(fā),有效率達98%。
以下結(jié)合臨床試驗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說明。
一、臨床試驗
1、臨床資料: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兩年間,共觀察7-55歲的咽痛型中耳炎患者50例,其平均年齡為32.5歲,其中,男性24例,女性26例,病程長短不等。
2、治療方法:治療組服用本發(fā)明藥物,每天分兩次飯后口服,3天為一療程。
3、療效評定標準:
治愈:臨床癥狀全部消失,鼓膜正常;
該專利技術(shù)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shù)是否侵權(quán)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quán)人授權(quán)。該專利全部權(quán)利屬于王祥君,未經(jīng)王祥君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quán)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quán)和技術(shù)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231635.2/2.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一種腹部加熱的橢圓機
- 下一篇:一種治療高血壓的中藥組合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