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自平衡式除焦控制閥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410224150.0 | 申請日: | 2015-08-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500771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7-29 |
| 發(fā)明(設計)人: | 馬雪勇;陶清安;毛輝;胡坤;彭琰;黃妮姍;王美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襄陽航生石化環(huán)保設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K3/24 | 分類號: | F16K3/24;F16K3/30;F16K31/05;F16K47/08 |
| 代理公司: | 襄陽嘉琛知識產權事務所 42217 | 代理人: | 嚴崇姚 |
| 地址: | 441003***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平衡 控制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閥門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石油化工行業(yè)延遲焦化裝置用閥門,作用是使高壓水泵在最小流量下啟動,避免泵的頻繁啟動,沖擊電網,同時用小壓力小流量預充滿管線,避免發(fā)生水錘現(xiàn)象,損壞管線和設備。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石油化工行業(yè)延遲焦化裝置水力除焦系統(tǒng)用除焦控制閥安裝在高壓水泵出口管線上,作用是使高壓水泵在最小流量下啟動,避免泵的頻繁啟動,沖擊電網,同時用小壓力小流量預充滿管線,避免發(fā)生水錘現(xiàn)象,損壞管線和設備。一般是用一個雙作用氣缸作為執(zhí)行機構對閥進行回流位、預充位和全開位這三種工作狀態(tài)進行控制,主要存在的問題是預充位定位不精確,導致預充壓力不穩(wěn)定,同時檢修需要拆卸整個閥體,提高了檢修難度。
由于國內焦化裝置工藝技術條件的改進和提高,現(xiàn)有除焦控制閥的技術性能已不能適應延遲焦化裝置大型化,高壓水泵壓力和流量增大的要求,需開發(fā)技術性能穩(wěn)定、適應高壓力和大流量、密封性能良好、能夠遠程控制、適應未來焦化裝置發(fā)展的自平衡式除焦控制閥。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自平衡式除焦控制閥,在于解決現(xiàn)有除焦控制閥預充定位不精確,導致預充壓力不穩(wěn)定,閥門孔板檢修困難的問題。
本發(fā)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一種自平衡式除焦控制閥,用于延遲焦化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裝用支座、閥體部分、執(zhí)行機構部分;其中,所述閥體部分安裝在支座之上,包括閥體、閥桿、下閥座、下密封座、閥芯、下套筒、彈簧蓄能密封圈、上密封座、上套筒、上閥座、減壓孔板組件、減壓孔板支架,閥體的兩個相對的側面分別設有進口端、出口端,進口端與閥體腔體下部相通,在閥桿中間設置通水孔,下閥座及下密封座設置在進口端與出口端之間的腔體內,彈簧蓄能密封圈設置在上套筒與下套筒之間,回流出口設置在閥體腔體上部,減壓孔板組件及減壓孔板支架安裝在回流出口端上;所述執(zhí)行機構部分包括連接塊、傳動螺桿、導向滑鍵、接近開關、電動執(zhí)行機構,連接塊連接在閥桿與傳動螺桿之間,導向滑鍵與傳動螺桿的導向槽配合,電動執(zhí)行機構與傳動螺桿連接。
本發(fā)明的技術解決方案中所述的閥桿采用導向式設計,閥桿在閥體下部設置支點,同時在閥體上部壓蓋處設置支點,上下支點都采用填料進行密封。閥桿的導向式設計減少了閥芯與上套筒和下套筒之間的摩擦,避免閥芯可能存在的偏轉,使密封性能更加可靠。
本發(fā)明的技術解決方案中所述的彈簧蓄能密封圈為雙向密封形式,彈簧給密封圈提供永久彈力,并彌補材料磨損及配合零件的偏移或偏心,實現(xiàn)雙向有效密封。
本發(fā)明的技術解決方案中所述的下閥座、上閥座為非金屬材質的下閥座、上閥座,保證與下密封座和上密封座之間的配合在高壓除焦水的作用下不泄露。
本發(fā)明的技術解決方案中所述的減壓孔板組件設置在減壓孔板支架內,安裝在閥體的側面,便于安裝和檢修,減壓孔板組件由圓柱形孔板組成,圓柱形孔板設置有減壓孔,保證高壓水經過減壓孔板組件后以低壓力回流入高位水罐。
本發(fā)明有以下特點:
1、閥體采用側進側出的方式,使閥芯在開關閥門的過程中始終處于自平衡狀態(tài),其運動更加平穩(wěn);
2、閥桿采用上下支點式設計,降低與套筒的摩擦,避免閥芯可能存在的偏轉;
3、采用電動執(zhí)行機構,使預充位時定位更加準確;
4、閥座采用非金屬材料,密封性能更加可靠;
5、減壓孔板的流體分析采用FLUENT軟件進行仿真分析,使計算更加精確,同時孔板采用外置式安裝,方便現(xiàn)場更換和維修。
本發(fā)明主要用于延遲焦化裝置的自平衡式除焦控制閥。
附圖說明
圖1為自平衡式除焦控制閥外觀示意圖。
圖2為自平衡式除焦控制閥結構示意圖。
圖3為自平衡式除焦控制閥回流出口剖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圖1所示自平衡式除焦控制閥外觀示意圖。主要包括安裝用支座1、閥體部分2、執(zhí)行機構部分3三部分。閥體部分2安裝在支座1上,支座1安裝在地面混凝土或鋼結構基礎上,通過螺栓固定聯(lián)接。執(zhí)行機構部分3位于閥體部分2上方,閥體部分2的閥桿5與執(zhí)行機構部分3的傳動螺桿15通過連接塊14聯(lián)接。
圖2所示為自平衡式除焦控制閥結構示意圖,圖3為自平衡式除焦控制閥回流出口剖面圖。閥體部分2包括閥體4、閥桿5、下閥座6、下密封座7、閥芯8、下套筒9、彈簧蓄能密封圈10、上密封座11、上套筒12、上閥座13、減壓孔板組件19、減壓孔板支架20。閥體4的兩個相對的側面分別設有進口端、出口端,進口端與閥體4腔體下部相通,出口端與閥體4腔體中部相通,閥體采用側進側出的方式可減少開關閥時閥芯運動的阻力,使其運動更加平穩(wěn)。閥桿5與閥芯8下端相連。下閥座6及下密封座7設置在進口端與出口端之間的腔體內,彈簧蓄能密封圈10設置在上套筒12與下套筒9之間,閥芯8位于上套筒12、下套筒9之內。閥桿5采用導向式設計,閥桿5在閥體4下部設置支點,同時在閥體4上部壓蓋處設置支點,上下支點都采用填料進行密封,減少了閥芯8與上套筒12和下套筒9的摩擦,避免閥芯8可能存在的偏轉,使密封性能更加可靠。彈簧蓄能密封圈10為雙向密封形式,彈簧給密封圈提供永久彈力,并彌補材料磨損及配合零件的偏移或偏心,實現(xiàn)雙向有效密封。回流出口設置在閥體4腔體上部,減壓孔板組件19設置在減壓孔板支架20內,安裝在閥體4的側面,便于安裝和檢修,減壓孔板組件19由圓柱形孔板組成,圓柱形孔板設置有減壓孔,保證高壓水經過減壓孔板組件19后以低壓力回流入高位水罐。下閥座6、上閥座13為非金屬材質的下閥座、上閥座,保證與下密封座7和上密封座11之間的配合在高壓除焦水的作用下不泄露。執(zhí)行機構部分3包括連接塊14、傳動螺桿15、導向滑鍵16、接近開關17、電動執(zhí)行機構18。連接塊14連接在閥桿5與傳動螺桿15之間。傳動螺桿15的導向槽與導向滑鍵16配合,保證傳動螺桿15只做軸線運動,不發(fā)生旋轉運動。接近開關17給水力除焦控制系統(tǒng)回訊信號。電動執(zhí)行機構18與傳動螺桿15連接,可以實現(xiàn)就地控制、遠程控制,并帶有手動操作功能。本發(fā)明的作用是使高壓水泵在最小流量下啟動,避免泵的頻繁啟動,沖擊電網;同時用小壓力小流量預充滿管線,避免發(fā)生水錘現(xiàn)象,損壞管線和設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襄陽航生石化環(huán)保設備有限公司,未經襄陽航生石化環(huán)保設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22415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