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組合刀具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220080.1 | 申請日: | 2014-05-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962608B | 公開(公告)日: | 2016-11-30 |
| 發明(設計)人: | 張永紅;謝信孚;李華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星光傳動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B51/00 | 分類號: | B23B51/00;B23B27/00;B23C5/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越秀區哲力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唐超文;賀紅星 |
| 地址: | 518100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組合 刀具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機加工刀具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智能組合刀具。
背景技術
圖1、2是汽車前橋轉向節殼,其結構較為復雜,且需要加工的孔以及平面較多,目前,針對這種內空且加工過程較為復雜的工件,通常是采用加工中心來加工,然而,加工中心的設備成本以及運行成本較高,很難被普及。
此外,也可以采用分散工序來加工上述圖1、2所示的工件,每一個刀具分別完成不同孔、面的鉆、鏜、锪、銑等加工,這種加工過程雖然能夠采用傳統的成本較低的機床進行加工,但是,每一道工序均需要進行一次工件的裝夾,導致工件裝夾的安裝累積誤差大,從而影響工件的精度。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種智能組合刀具,工件在回轉工作臺上一次裝夾,依次回轉四工位,完成全部工序鉆、鏜、锪、銑加工的解決方案。工序集中,消除了工序分散的安裝誤差,提高了工件的加工精度,降低了加工成本。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智能組合刀具,包括,
刀桿,刀桿的頂端面上安裝有一鉆頭、側面安裝有第一鏜刀、锪刀和第二鏜刀;
驅動組件,包括沿刀桿徑向延伸的導軌、沿刀桿徑向延伸的傳動絲桿、與傳動絲桿螺母連接并滑動連接于導軌上的導塊、同步聯接于傳動絲桿一端的星輪、以及撥桿,傳動絲桿的兩端分別樞接于刀桿上的軸承座上,撥桿的一端部鉸接在床頭箱上、另一端部形成一個當星輪轉動到撥桿處時撥動星輪的星齒使星輪轉動的撥動端,床頭箱上還設置有一用于防止撥桿朝下轉動的定位銷;導塊的端面安裝有一銑刀。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相比于現有的加工方式,利用本發明的組合刀具,即可實現四個方向平面和孔的加工,而且只需要一個動力頭即可完成,同時工件只需要一次裝夾,消除了安裝誤差累積,提高了工件的加工精度以及加工效率,降低了工件的加工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汽車前橋轉向節殼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剖視圖;
圖3為本發明組合刀具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組合刀具的另一個方向的視圖;
圖5為本發明組合刀具的銑刀不作智能移動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組合刀具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其中:10、床頭箱;11、撥桿;12、定位銷;20、刀桿;30、導軌;31、導塊;32、傳動絲桿;33、軸承座;34、星輪;41、鉆頭;42、第一鏜刀;43、锪刀;44、第二鏜刀;45、銑刀。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做進一步描述:
參見圖3、4所示,為本發明的一種智能組合刀具,其包括床頭箱10、刀桿20、驅動單元、以及驅動組件,其中,刀桿20的頂端面上安裝有一鉆頭41,該鉆頭41的中心軸線與刀桿20的中心軸線重合,刀桿20的側面一次安裝有第一鏜刀42、锪刀43、第二鏜刀44。驅動單元用于帶動刀桿20繞其自身中心軸線相對于床頭箱10轉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星光傳動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廣東星光傳動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22008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