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單樁平臺的風能-波浪能-潮流能集成發電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206109.0 | 申請日: | 2014-05-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967714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8-06 |
| 發明(設計)人: | 任年鑫;李玉剛;馬哲;程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大連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F03D9/00 | 分類號: | F03D9/00;F03B13/18;F03B13/00 |
| 代理公司: | 大連東方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高永德;李洪福 |
| 地址: | 116024 遼***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平臺 風能 波浪 潮流 集成 發電 結構 | ||
1.基于單樁平臺的風能-波浪能-潮流能集成發電結構,包括單樁平臺風力發電結構,單樁平臺風力發電結構包括風力機(1)、塔架結構(2)、單樁支撐結構(4)和配套電力傳輸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單樁平臺的風能-波浪能-潮流能集成發電結構還包括設在塔架結構水面處的波浪能發電裝置(3)和設在水下的單樁支撐結構上的潮流能發電裝置(5);所述波浪能發電裝置(3)與塔架結構(2)通過滑道式接觸裝置(7)耦合聯接,所述滑道式接觸裝置(7)包括滑輪(8)、滑道(9)和彈簧阻尼器(10),所述滑道(9)固定在塔架結構(2)外側面上,滑輪(8)通過滑輪軸安裝在波浪能發電裝置(3)上,彈簧阻尼器(10)安裝在滑輪(8)與安裝滑輪(8)位置的波浪能發電裝置(3)之間,彈簧阻尼器(10)使滑輪(8)壓向滑道(9);所述潮流能發電裝置(5)包括伸臂結構(11)和潮流發電機,潮流發電機安裝在伸臂結構(11)的兩端,伸臂結構(11)的中心位置通過連接套筒結構(6)與單樁支撐結構(4)耦合連接,通過調整連接套筒結構(6)的扭轉角度,實現潮流發電機水平軸與來流方向一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基于單樁平臺的風能-波浪能-潮流能集成發電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道式接觸裝置(7)由4~8套的偶數套組成,沿塔架結構(2)外側面對稱布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基于單樁平臺的風能-波浪能-潮流能集成發電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浪能發電裝置(3)是垂蕩式波浪能發電裝置。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基于單樁平臺的風能-波浪能-潮流能集成發電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垂蕩式波浪能發電裝置(3)包括活塞結構(12)、液壓缸(13)、單向入流閥Ⅰ(14)、單向出流閥Ⅰ(15)、單向入流閥Ⅱ(16)、單向出流閥Ⅱ(17)、節流閥(18)、儲能器(19)、液壓馬達(20)和發電裝置(21),活塞結構(12)的活塞置于液壓缸(13)內,液壓缸(13)的活塞上側和下側分別由通道與液壓馬達(20)連通,液壓缸(13)活塞上側通道上設有單向入流閥Ⅰ(14),液壓缸(13)活塞下側通道上設有單向出流閥Ⅰ(15),上側通道單向入流閥Ⅰ(14)與液壓缸(13)之間的通道上設上側支通道,上側支通道與下側通道單向出流閥Ⅰ(15)與液壓馬達(20)之間的通道連通,上側支通道上設有單向出流閥Ⅱ(17),下側通道單向出流閥Ⅰ(15)與液壓缸(13)之間的通道上設下側支通道,下側支通道與上側通道單向入流閥Ⅰ(14)與液壓馬達(20)之間的通道連通,下側支通道上設有單向入流閥Ⅱ(16),上側通道單向入流閥Ⅰ(14)與液壓馬達(20)之間通道和下側通道單向出流閥Ⅰ(15)與液壓馬達(20)之間通道之間連接一節流閥(18),上側通道和下側通道與液壓馬達(20)連接端分別設有儲能器(19),液壓馬達(20)與發電裝置(21)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基于單樁平臺的風能-波浪能-潮流能集成發電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頂部風力機(1)是MW級變速變槳海上風力機。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基于單樁平臺的風能-波浪能-潮流能集成發電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潮流發電機(5)是水平軸潮流發電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大連理工大學,未經大連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206109.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粉煤灰分選系統
- 下一篇:一種大米入庫分篩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