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長行程倒頂支墊頂升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205784.1 | 申請日: | 2014-05-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953199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7-30 |
| 發明(設計)人: | 饒少臣;金福海;江榮豐;蔡德強;賈倫學;曾智泉;曾敏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G21/14 | 分類號: | E04G21/14;E04G23/06 |
| 代理公司: | 武漢開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黃行軍;陳懿 |
| 地址: | 430080 湖北省武漢市***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行程 倒頂支墊頂升 方法 | ||
1.一種長行程倒頂支墊頂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步驟如下:
一、準備好被頂物墊塊(8)和千斤頂墊塊(9),將被頂物體(1)和千斤頂(4)分別擱置于被頂物墊塊(8)和千斤頂墊塊(9)上,將千斤頂(4)的頂桿(2)與被頂物體(1)連接;
二、通過頂升千斤頂(4)的頂桿(2)將被頂物體(1)頂起;
三、在頂起的被頂物體(1)下的空隙填塞被頂物墊塊(8),將千斤頂(4)回油縮頂,使千斤頂(4)懸掛于被頂物體(1)底部;
四、在千斤頂(4)底部的空隙填塞千斤頂墊塊(9),撤除千斤頂(4)的頂升力并使升降套筒(3)平穩地落在填放好的千斤頂墊塊(9)上;
五、進入下一個頂升周期的頂起預設量的狀態,周而復始,將被頂物體(1)頂升到預定位置,頂升結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長行程倒頂支墊頂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頂桿(2)包括同軸相連的頂板(2.1)和中柱(2.2),所述中柱(2.2)為圓柱體,所述頂板(2.1)兩側設有切面(2.1.1),所述切面(2.1.1)距頂桿(2)軸線的距離不小于中柱(2.2)的半徑,兩個切面(2.1.1)之間設有突出于中柱(2.2)外緣的突緣(2.1.2);所述被頂物體(1)底部設有容納頂板(2.1)和中柱(2.2)的內孔(1.1),所述內孔(1.1)底部內側設有兩個掛板(1.2),所述兩個掛板(1.2)之間的開口與頂板(2.1)形狀相配合。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長行程倒頂支墊頂升方法,其特征在于:被頂物體(1)底面與頂桿(2)頂面之間通過安裝板(5)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長行程倒頂支墊頂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頂桿(2)包括同軸相連的頂蓋(2.1)和中柱(2.2),所述中柱(2.2)為圓柱體,所述頂蓋(2.1)兩側設有切面(2.1.1),所述切面(2.1.1)距頂桿(2)軸線的距離不小于中柱(2.2)的半徑,兩個切面(2.3.1)之間設有突出于中柱(2.2)外緣的突緣(2.1.2);所述安裝板(5)底部設有容納頂板(2.1)和中柱(2.2)的安裝孔(5.1),所述安裝孔(5.1)底部內側設有兩個擱板(5.2),所述兩個擱板(5.2)之間的開口與頂板(2.1)形狀相配合。
5.根據權利要求2或4所述的長行程倒頂支墊頂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頂桿(2)還包括與頂蓋(2.1)和中柱(2.2)同軸相連、外形為圓柱體的底柱(2.3),所述底柱(2.3)直徑大于中柱(2.2)。
6.根據權利要求2或4所述的長行程倒頂支墊頂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頂板(2.1)兩側的切面(2.1.1)平行設置。
7.根據權利要求2或4所述的長行程倒頂支墊頂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切面(2.1.1)與頂桿(2)軸線之間的距離等于中柱(2.2)的半徑。
8.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長行程倒頂支墊頂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二中,頂桿(2)將被頂物體(1)頂起之前,選擇頂桿(2)的每次頂升量。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長行程倒頂支墊頂升方法,其特征在于:頂桿(2)的每次頂升量為15公分。
10.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長行程倒頂支墊頂升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通過埋置在被頂物體(1)內的螺栓(7)分別與被頂物體(1)和安裝板(5)固定相連的墊板(6)。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205784.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清花機
- 下一篇:一種新型管式過濾器反沖洗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