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消聲器吊掛裝置及車輛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410204237.1 | 申請日: | 2014-05-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590004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5-06 |
| 發(fā)明(設計)人: | 匡鳳岐;曹海青;張根志;史京海;黃永志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車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K13/04 | 分類號: | B60K13/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匯智勝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46 | 代理人: | 朱登河 |
| 地址: | 101400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消聲器 吊掛 裝置 車輛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汽車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消聲器吊掛裝置及車輛。
背景技術
消聲器在車輛(尤其是商用車輛上)的使用較為常見。例如,現(xiàn)有運油車均采用前置消聲器。其中,前置消聲器布置在車身下方,位于中冷器、散熱器和保險杠、前防護裝置之間,布置空間非常有限。為此,要求消聲器吊掛裝置能對消聲器準確定位,并且有較好的裝配工藝性。
隨著商用車國四排放標準于2013年7月1日正式實施,國四消聲器兼具排氣后處理器及消聲器作用,因此,直徑比國三消聲器加大,重量增加,對消聲器吊掛裝置的安裝提出更高要求。
在現(xiàn)有技術中,消聲器吊掛裝置通常為減震膠塊兩點式吊掛,消聲器吊掛支架強度不夠,對消聲器的定位性不好,不能有效限定消聲器前后位置,經常造成裝配誤差,最終導致消聲器與周圍零部件過近或干涉、影響周圍零部件使用壽命。
因此,希望有一種消聲器吊掛裝置來克服或至少減輕現(xiàn)有技術的上述缺陷。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消聲器吊掛裝置來克服或至少減輕現(xiàn)有技術的上述缺陷。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消聲器吊掛裝置,所述消聲器吊掛裝置包括:消聲器吊架,其用于固定至車架;以及消聲器箍帶組件,其中,所述消聲器箍帶組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固定在所述消聲器吊架上,用于將消聲器固定至所述消聲器吊架。有利的是,所述消聲器吊架在與消聲器配合的一側具有弧度段,所述弧度段的直徑與所固定消聲器的直徑相同。
優(yōu)選地,所述消聲器吊架包括固定座和與所述固定座連接的箍帶連接座,其中,所述固定座帶有兩個通孔,用于通過螺紋連接件固定至車架;所述箍帶連接座帶有兩個槽口,用于連接所述消聲器箍帶組件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優(yōu)選地,所述固定座和所述箍帶連接座在同一側的端部處通過連接板相互連接。
優(yōu)選地,所述箍帶連接座帶有兩個槽口,用于連接所述消聲器箍帶組件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
優(yōu)選地,所述箍帶連接座的兩個槽口設置在箍帶連接座的兩端處,且箍帶連接座在與消聲器配合的一側具有弧度段,所述弧度段包括至少兩個弧度不同的弧度子段,以與不同直徑的消聲器外壁配合。
優(yōu)選地,所述消聲器箍帶組件包括相互通過螺紋連接的第一消聲器箍帶和第二消聲器箍帶。
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消聲器箍帶的螺紋連接端處設置有連接座,所述連接座帶有通孔;所述第二消聲器箍帶的螺紋連接端處焊接有箍帶連接螺栓,所述連接螺栓穿過所述通孔后以鎖緊螺母鎖緊。
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消聲器箍帶和/或所述第二消聲器箍帶在其與螺紋連接端相對的另一端處設置有T型接頭與消聲器吊架的箍帶連接座帶的槽口連接。
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車輛,所述車輛包括車架、消聲器及消聲器吊掛裝置,其中,所述消聲器吊掛裝置是如上所述的消聲器吊掛裝置。
優(yōu)選地,所述消聲器通過所述消聲器吊掛裝置連接至車架前橫梁,且平行于所述車架前橫梁設置。
優(yōu)選地,所述消聲器吊架的固定座設置在所述車架前橫梁的下翼板的上方,且在所述固定座和所述車架前橫梁的下翼板之間設置有橡膠墊。
優(yōu)選地,所述車輛是運油車。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消聲器吊掛裝置采用消聲器箍帶組件來固定消聲器,能夠在有限空間內提高消聲器的定位性,提高裝配工藝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根據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消聲器吊掛裝置的安裝狀態(tài)示意圖。
圖2是圖1所示消聲器吊掛裝置的示意性立體圖。
圖3是圖1所示消聲器吊掛裝置中的消聲器吊架的示意性立體圖。
圖4是圖1所示消聲器吊掛裝置中的消聲器吊架的另一示意性立體圖。
圖5是圖1所示消聲器吊掛裝置中的第一消聲器箍帶的示意性立體圖。
圖6是圖1所示消聲器吊掛裝置中的第二消聲器箍帶的示意性立體圖。
附圖標記: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車有限公司;,未經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車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20423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