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新型LED電路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203744.3 | 申請日: | 2014-05-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023435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1-04 |
| 發明(設計)人: | 李國元;詹建新;吳懿平;幸蘆笙;梁志明;吳朝暉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南理工大學;廣東華南半導體光電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5B37/02 | 分類號: | H05B37/02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華學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44245 | 代理人: | 蔡茂略 |
| 地址: | 510640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型 led 電路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LED驅動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新型LED電路。
背景技術
隨著半導體技術的發展,LED燈在照明領域的應用發展十分迅速。相對于發展較為成熟的直流LED驅動電路,交流LED驅動電路由于其不需要交流-直流(AC-DC)轉換電路、可集成化等特點越來越得到關注。
交流LED驅動電路最基本的思想是將足夠多數量的LED燈以串聯的方式直接接在市電電壓中,即可實現LED燈的點亮。結合交流電的特點,交流LED驅動電路更多的是將整流橋的特點結合在一起實現最初的交流驅動電路。如圖2所示,在整個交流電周期內,中間的LED燈D5在一個周期內是一直點亮的,作為整流橋的4個LED燈D1、D2、D3、D4僅在半個周期內點亮,此結構實現了交流LED驅動的最初想法,但是其功率效率以及燈的利用率均較低。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點與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新型LED電路。
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新型LED電路,包括整流橋電路、邏輯控制模塊及LED負載電路,所述LED負載電路與整流橋電路級聯,所述邏輯控制模塊輸出五個控制信號,分別為第一控制信號L1、第二控制信號L2、第三控制信號L3、第四控制信號L4及第五控制信號L5;
所述LED負載電路包括第一LED燈LED1、第二LED燈LED2、第三LED燈LED3、保護電阻R1、檢測電阻R2、第一MOS開關管M1、第二MOS開關管M2、第三MOS開關管M3和第四MOS開關管M4,具體連接如下:
所述第一LED燈LED1的陽極與整流橋電路的共陰極相連,第一LED燈LED1的陰極分別與第二LED燈LED2的陽極、第一MOS開關管M1的漏極相連,第二LED燈LED2的陰極分別與第三LED燈LED3的陽極、第二MOS開關管M2的漏極相連,第三LED燈LED3的陰極分別與保護電阻R1的一端、第三MOS開關管M3的漏極相連,所述保護電阻R1的另一端與第四MOS開關管M4的漏極連接;
所述第一控制信號L1與第一MOS開關管M1的柵極連接,第二控制信號L2與第二MOS開關管M2的柵極連接,第三控制信號L3與第三MOS開關管M3的柵極連接,第四控制信號L4與第四MOS開關管M4的柵極連接;
所述檢測電阻R2的一端分別與第一MOS開關管M1的源極、第二MOS開關管M2的源極、第三MOS開關管M3的源極及第四MOS開關管M4的源極及第五控制信號L5相連,檢測電阻R2的另一端與整流橋電路的共陽極連接。
所述整流橋電路由第一二極管D1、第二二極管D2、第三二極管D3和第四二極管D4構成,其中第一二極管D1的陰極與第二二極管D2的陰極相連,第三二極管D3的陽極與第四二極管D4的陽極相連;第三二極管D3的陰極與第一二極管D1的陽極相連,第四二極管D4的陰極與第二二極管D2的陽極相連;
所述第一二極管、第二二極管、第三二極管及第四二極管均為整流管。
所述第一LED燈LED1、第二LED燈LED2及第三LED燈LED3的導通電壓比為2:1:1。
第一MOS開關管M1、第二MOS開關管M2、第三MOS開關管M3和第四MOS開關管M4的導通時序由邏輯控制模塊同時檢測支路的電流和電壓,經比較后決定。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提出的LED負載電路結構簡單,應用靈活,針對不同規格的LED燈珠,只需微調控制邏輯的輸出時序即可很好地兼容,電路中LED燈在一個周期內的利用率、功率效率均較高。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一種新型LED電路的電路原理圖;
圖2是背景技術中交流LED驅動電路基本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地詳細說明,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
實施例
如圖1所示,一種新型LED電路,包括整流橋電路、邏輯控制模塊及LED負載電路;所述LED負載電路與整流橋電路級聯,邏輯控制模塊控制LED負載電路的邏輯時序。
所述整流橋電路由第一二極管、第二二極管D2、第三二極管D3和第四二極管D4構成;所述整流電路的第一二極管D1、第二二極管D2、第三二極管D3和第四二極管D4均為整流二極管。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南理工大學;廣東華南半導體光電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華南理工大學;廣東華南半導體光電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203744.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