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平面自由定位自找正焊用工裝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202460.2 | 申請日: | 2014-05-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978333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8-13 |
| 發明(設計)人: | 喬秀坤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五冶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K37/04 | 分類號: | B23K37/04 |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謝敏 |
| 地址: | 610000 ***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平面 自由 定位 自找 用工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鋼結構制造安裝領域,具體是一種平面自由定位自找正焊用工裝。?
背景技術
在鋼結構制造工程中,其構件一般為鋼制的梁和柱件,而這些梁和柱大多在生產中,首先將鋼板用火焰切割,加工成各種形狀的下料鋼板,再按設計中線(604)和位置要求,對下料鋼板進行平面組合拼對、定位、固定、焊口焊接,制成平面基本構件。后再用平面基本構件組合焊接成空間的立體鋼結構件。由于一般鋼結構的尺寸及重量都較大,動則上米或幾十米,并且其形狀變化無窮,因此不可能去設計制造比鋼結構件更為大的生產用模具或工裝。即或可以制作出來,其成本和效益也是問題。因而在現有的鋼結構生產制造中,對平面基本構件,或是整體鋼結構件,一般采用測量工具或儀器,并輔以起重機械,進行人工組合、定位、固定、焊接。顯得效率低下、操作原始,現以下料鋼板拼對制成基本構件為例加以說明。?
如圖2所示,下料鋼板A(601)和下料鋼板B(602)之間的焊接,焊接時,下料鋼板B(602)固定好后,畫好設計中線(604),將下料鋼板A(601)的中線與設計中線(604)對正安好,并根據下料鋼板A(601)焊好定位塊(603),然后進行下料鋼板A(601)和下料鋼板B(602)的焊接,當進行下一組下料鋼板焊接時,每組下料鋼板A(601)和下料鋼板B(602)都會有誤差,那固定下料鋼板A(601)和下料鋼板B(602)的定位塊(603)可能都需要拆掉重新定位焊接,現以下料鋼板B(602)A(601)舉例,即如圖1中,為一按公稱尺寸寬度x加工成形的下料鋼板A(601),由于各種因素,其實際加工大小比公稱尺寸x小,成-Δ公差值,可以放入標準公稱尺寸的定位工裝(組對模具)中,如圖2,但是下料鋼板A(601)的實際中線(605)、與基本構件的設計中線(604)產生了1/2Δ的偏移,并超出了中線偏差值的要求。我們要求加工可按公差,但組合拼對時、下料鋼板A(601)的實際中線(605)要與基本構件設計中線(604)對正重合。由于工裝定位塊(603)與實際下料鋼板A(601)出現了Δ間隙,不能準確將下料鋼板A(601)實際中線(605)與設計中線(604)對正重合(找正)和固定。因此必須將工裝的定位塊(603)拆掉,重新對下料鋼板A(601)進行人工找正后,將定位塊(603)靠緊鋼板、重新固定和與工裝平臺焊牢。接下來是對下料鋼板A(601)和下料鋼板B(602)拼對好的基本構件進行焊口的焊接或點焊牢;同理,如按圖1公稱尺寸寬度x加工成形的下料鋼板A(601),其實際大小可能比公稱尺寸x大,成+Δ公差值,其也不能放入圖2標準公稱尺寸的定位工裝(中線或寬度定位塊)中,于是又得將定位塊(603)拆掉,再對下料鋼板(601)進行找正、定位、固定,后進行焊口焊接。可見,每件下料鋼板(601)由于客觀存在加工公差或不同誤差,基本上每件都要重新進行上述定位塊(603)拆掉、工件下料鋼板A(601)的找正、定位、固定工作,顯得操作非常原始、效率低下。?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和不足,提供了一種平面自由定位自找正焊用工裝,解決現有下料鋼板之間焊接中,因為各個工件生產時有誤差,導致大量配組焊接時,定位裝置不能重復使用,需要拆卸掉定位塊重新定位,導致工作效率低下的缺陷。?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五冶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中國五冶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20246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寫字板
- 下一篇:握筆輔助裝置及具有該握筆輔助裝置的筆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