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高分子聚合膜組件及空調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201509.2 | 申請日: | 2014-05-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006514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2-15 |
| 發明(設計)人: | 彭強強;林海佳;謝鵬 | 申請(專利權)人: | 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4F13/00 | 分類號: | F24F13/00;F24F13/30;F24F11/02;F24F1/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44224 | 代理人: | 李芙蓉,李雙皓 |
| 地址: | 519070 ***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高分子 聚合 組件 空調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空調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高分子聚合膜組件及空調系統。
背景技術
在節能減排的大時代背景下,降低能耗是各個領域所關注的焦點。在家電領域中,特別是對于空調系統,傳統的除濕方式一般都是采用冷凝除濕,加濕方式一般為電加熱加濕。由于水的汽化潛熱非常大,導致這種通過冷凝除濕的方式所消耗的能量也很大。同樣,采用電加熱加濕的方式不僅需要消耗大量的電功率來將水蒸發,而且還需要消耗空調額外的大量冷量來對這些蒸發的高溫水蒸氣進行降溫,因此加濕的能耗太高,導致整個系統的能效比降低。
發明內容
基于此,有必要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種能夠降低加濕和除濕能耗的高分子聚合膜組件及空調系統。
為實現本發明目的而提供的高分子聚合膜組件,包括空氣流路、注水管路以及抽真空管路;
所述空氣流路包括一基座;
所述基座為兩端開口的腔體結構;
所述基座的內部套接有一個空心的套管;
所述套管的端面與所述基座的端面之間密封,形成一個環形的密閉腔室;
所述套管的材料為能夠隔絕空氣且只讓水分子通過的高分子聚合膜;
所述注水管路和抽真空管路分別與所述密閉腔室連通。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套管與所述基座的內壁之間設置有至少一個支撐所述套管的網狀擋板。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基座上設置有至少一個注水孔;
所述注水孔中安裝有連接所述注水管路的針孔水噴頭。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針孔水噴頭包括噴頭部和連接所述注水管路的連接部;
所述噴頭部,呈空心柱狀結構,一端與所述連接部連通,另一端的端面上垂直設置有第一噴水孔;
所述噴頭部的四周還設置有第二噴水孔,所述第二噴水孔的開孔方向與所述噴頭部的軸線方向呈30度至60度夾角。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噴水孔有一個,所述第二噴水孔有4個;
4個所述第二噴水孔均勻分布在所述噴頭部的四周;
4個所述第二噴水孔的開孔方向分別與所述噴頭部的軸線方向呈45度夾角。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基座上設置有4個所述注水孔;
4個所述注水孔均勻分布在所述基座上。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網狀擋板的材質為不銹鋼。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注水管路上設置有第一電磁閥和連接水源的水泵;
所述第一電磁閥與所述水泵電連接。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抽真空管路上設置有第二電磁閥和真空泵;
所述第二電磁閥與所述真空泵電連接。
相應地,本發明的空調系統,包括制冷系統,還包括上述任一項實施例所述的高分子聚合膜組件;
所述高分子聚合膜組件中的空氣流路與所述制冷系統中的蒸發器連通。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提供的高分子聚合膜組件及空調系統,通過利用高分子聚合膜的特性,結合抽真空的方法實現除濕,整個除濕過程中不會引起溫度的變化。而且,采用濕膜加濕的方式加濕,加濕過程中不僅不消耗冷量,還能在水分蒸發的過程中提供額外的冷量,起到空氣預冷的作用。結構簡單,節省能耗。
附圖說明
為了使本發明的高分子聚合膜組件及空調系統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具體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的高分子聚合膜組件及空調系統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高分子聚合膜組件的一個實施例的主視圖;
圖2為圖1的俯視圖;
圖3為圖1中所示的基座的一個實施例的主視圖;
圖4為圖3的俯視圖;
圖5為圖1中所示的套管的一個實施例的主視圖;
圖6為圖5的俯視圖;
圖7為圖1中所示的真空水噴頭的一個實施例的主視圖;
圖8為圖7的俯視圖;
圖9為本發明的空調系統的一個實施例的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明。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經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201509.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